村里的人闲话可没啥能说不能说的顾忌,想问就问,想说就说,一点不见外的话语,惊得十月眼底微微冲上诧异。
她攥了攥身后背篓的背带,说实在话若不是同村的小媳妇问起,十月还真没思考过这个问题。
她不经意收敛的眼皮上浓密修长而卷翘的睫毛随着主人被捣乱的心绪,不安的轻颤,似翩飞不止的蝶,寻不到落脚地,只能一味的随风飞舞,不由自主。
“当年我和我对象还是邱婶子撮合的。”
等不来回答的小媳妇满不在意,知青点的知青不少性子腼腆,她也不强求人家违背自己的天性,迎合她。
小媳妇难得碰上一位年纪相仿,比她小不了许多的女知青,而且很有可能和她同嫁到一个村子来。
她聊天聊上了瘾,作为结过婚的过来人免不了控制不住的和十月谈起了自己和丈夫的初遇。
怕知青不知道邱婶子是谁,聊到兴头上的小媳妇一把拉过十月的手,凑到人家跟前自顾自的解释了起来,一点不管旁人愿不愿意听。
“邱婶子住的离你们知青点不远,呐!”
她抬高的手臂,手指着知青点往前的方向,示意身边的人和她一起看过去。
“我见过邱婶子!”
顺着手指的方向看过去的十月用力抽了抽搁在旁人手里的手,热情的小媳妇力道太大了,握的结实,抽了半天抽不动的十月微不可见地翘嘴。
她眼珠子转转,眺望远方的小院,收回视线的人语气闷闷又小声的说:“我以前见过邱婶子一两次的面,她人挺好的。”
找不到话的十月,傻傻地夸了一次相处的机会都没有过的邱婶子。
那小媳妇对促成她和丈夫姻缘的邱婶子印象一直很好,听了这话,转过头来的她眼睛熠熠生辉。
炮灰女知青44
“对吧,邱婶子很好吧。我跟你说当年我和我对象就是在邱婶子的撮合下走到一起的。我们两个当初就相看了一次,你知道咱大队的东边有座小桥吧。”
“啊,我知道,桥下不是有条小河吗?”
小媳妇的提醒下,忘记夺回手腕的十月想起了她嘴里的那座桥。
那座桥下有一条小河贯穿了村子的左右两边,河水很是清澈。
十月路过那边,不止一次看到有人蹲在河边洗衣服。
那条河河水不深,靠近桥的两边下面的河水里垫上了大大的石块,桥两边是用水泥封的。
人站在小河的石头上,把要洗的衣服放在水泥封的桥边,不用提水,洗衣服很方便。
特别到了夏天,天气炎热,村里孩子多的婶子,小媳妇最喜欢到河边洗衣服了,方便省事。
小媳妇满眼喜悦地攥着身边人的手,脸上热情的喜悦逐渐蒙上了一层羞涩的面纱,开朗大方的她扭扭捏捏地左右晃了晃上身。
十月看着人猝然扭捏的样子,嘴角上扬,大而明亮的眼跟着嘴巴沾上了弯月的痕迹,嘴儿弯弯,眼儿弯弯,已婚和未婚的脸上都不约而同地笑开了花。
“当年邱婶子带着他,我被俺村的熟人带着,就这样一个站在桥的这头,一个站在桥的那头,隔了好几米,静静地看了对方几眼。”
小媳妇的眼里缀满了对那时候美好回忆的向往,不做声的十月认认真真的当一个安静的旁听者。
“回到家,没两天媒人上我家来问,说男方相上我了,问我愿不愿意,我不吱声,点了点头。”
“就看一次面就愿意了。”
抬头望天的小媳妇转头用一种理所当然的眼神看向语气惊讶的她,她不明白这有什么好诧异的。
她们村好多姑娘都是通过媒人的牵线,在熟人的陪同下见上一两面,看得上眼就该谈婚论嫁了,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在十月惊诧的目光下,小媳妇理所当然地点了点头,她接着好心的补充道。
“后来,我是我对象用一辆驴车拉来的。”
辞别了村里遇到的热情小媳妇,身后隐隐飘到耳朵里的呼唤提醒。
“你和李阎结婚,村里都盼着吃喜酒,沾沾喜气呢”
背着背篓的十月脚下的步子一个踉跄,身形不稳的她,伸手就要去够身边的墙,好不容易稳住身形的女人嘴里喃喃道。
“只见一次面,相处都没有机会相处一下,怎么敢结婚呢。”
【这个时代,你抬头望去,家家户户一样的穷,烂砖破瓦,围成一个院子,院子里喂些牲畜补贴家用。一家几口哪个不是多子多福,所以既然家家户户是一样的条件,除了农村嫁到城里,说是攀上个高枝,去城里享福,找农村汉子结婚,既然条件都差不多,不如找个顺眼的,这想法其实没错。】
“是是吗?”
十月说话的底气不足,发出的声音格外轻。
七七见宿主一副神思不属的模样,看样子不是想和它交流的模样,劝解完宿主的七七自动隐没。
愣神的十月走在乡村的小道上,她背着背篓,面色有些愣愣,任谁打眼一看,都能看出她面色中的不正常。
知青点小院的门栏边,拿着个饭盒的高大男人来回不安地围着小院的门栏左边走上几步,回身冲相反的方向又走了几步,来来回回,磨磨蹭蹭了好长时间。
正值半晌午的日头,隔着门栏望向空无一人的小院,门边打转了半天的李阎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当男人面色神情为难时,不远处的地方响起了一道犹疑的女声。
“李阎”
远远看到知青点门前踌躇徘徊的熟悉身影,扬起眼眸的十月不确定地喊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