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落在拂尘上,那根断裂的尘丝微微一颤。玄阳依旧立在石阶前,目光从弟子们演符的阵地上收回。他缓缓抬手,将拂尘收入袖中,动作很轻,像是怕惊扰了山门刚恢复的宁静。
但这份宁静不能久留。
他转身,步入祖师殿。殿内香火未断,残符堆积在案角,都是战时留下的印记。他坐于主位,闭目调息。灵根深处仍有滞涩感,像被砂石磨过的河道,灵力流转不畅。他不急,以太极之意缓缓梳理,一息、两息……直到心神归位,道意沉稳。
睁开眼时,手中已多了一张空白符纸。
他指尖轻点,通天箓微亮,一道符信自掌心升起。符纹流转阴阳,不带威压,却穿透虚空,直入三清境。他知道,他们都会来。
半个时辰后,龙虎山云气翻涌。老子骑青牛自天外缓行,紫气铺路三千里;通天教主踏剑而来,剑身裂痕未愈,身影却挺直如松;元始天尊立于玉清云台,目光沉静,未语先察。女娲、镇元子、冥河老祖等人亦相继现身,皆落于山门前广场,不喧哗,不争位,静候其言。
玄阳走出大殿,立于高台之上。
“此战已毕,”他开口,声音不高,却传遍四方,“罗睺已灭,混沌退散。然洪荒未安,非因敌未除,而因序未立。”
通天教主微微颔。元始天尊眸光微动,未接话。
玄阳不再多言,抬手将手中符纸置于台心。他抽出万灵拂尘,以尘尾为笔,引地脉之气为墨,在符纸上勾画。
第一笔落下,天地一静。
太极符基成形,黑白双鱼缓缓旋转。紧接着,他并指如刀,在符基之上刻下三道符链——一道青光属木,源自截教万仙阵眼;一道金芒属金,取自阐教玉清结界;一道玄光属水,来自太清无为之道。
符纸升空,化作光幕。
光中显影:战时诸教弟子并肩而立,符箓相接,灵力交织。苍梧的地脉引灵符稳住阵脚,灵素的静心安魂符护住神魂,无数细小符链如血脉般串联全军。那一战,并非一人之功,而是符道共契之力。
老子轻叹:“符不在纸,在心在天。”
一句话,定下基调。
通天教主朗声道:“若此符可载道,我截教愿附议。”
元始天尊沉默片刻,终道:“可议。然符律若立,须有根本。”
玄阳点头:“我亦以为然。”
他伸手一召,通天箓腾空而起,悬于头顶。他闭目凝神,将战时所见、所感、所悟尽数融入符意——诸教并肩之诚,万灵同战之心,三清共鸣之道。
片刻后,一张全新的符契缓缓成形。
它非纸非玉,而是由纯粹符文凝聚而成,流转着七色光华。玄阳将其悬于高台中央,朗声道:“今立三不三共之约——不压他道,不绝异类,不逆天心;共守契约,共护气运,共传文明。此为洪荒新基,诸圣可鉴。”
女娲抚袖而起:“此约公允。”
镇元子抚掌:“符律若成,万族可安。”
冥河老祖冷眼审视良久,终道:“不涉血海,我便签。”
玄阳不语,只以拂尘轻点符契。刹那间,符文大亮,映照诸圣神识。每一人皆能感知其中真意,无法篡改,不可欺瞒。
老子率先抬手,一道紫气缠上符契。通天教主紧随其后,剑意化印,烙入符中。元始天尊稍迟,但终究出手,玉清道韵融入光华。女娲以五彩石气为引,镇元子以地书之力为凭,冥河老祖亦以血河本源留下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