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好知趣一见她变了脸,太子立时便……
酉时日入,法鼓初震。
大荐福寺山门洞开,九重铜钉映着斜照秋阳,洒下一地碎金。
太子李琼俊立于朱漆步辇前,着赤黄衮龙袍,腰悬七宝蹀躞带;二皇子李诀稍後半步,穿深紫圆领袍,犀角带上挂金鱼袋。
玄玑法师捧经匣缓步趋前,口中唱谒不息。十二名寺中沙弥分列迎道两侧,齐诵《宝鼎赞》,恭迎法师。
鸿胪卿奉上紫檀香案,太子三拈龙脑香,青烟直上鸱吻。
待迎佛法仪仗队尽数入了大雄宝殿,由太子主理,二皇子协理,会同方丈荐福上座释弘忍法师,升莲花须弥台座,恭迎玄玑法师。
但闻佛音铜磬声震屋瓦。
徐菀音一袭青衣,跪坐于画师席末的青蒲团之上。见赵翼大人离席叩首,协同上座法师缓缓展开绢本彩绘《弥勒下生经变相图》。
一缕斜阳绵软悠长地从大殿门外铺洒而入,只见金沙般的光线照在那佛图之上,竟如有虹晕自绢本之上冉冉而起,惊得殿内衆人一阵骚动。
徐菀音擡首望去,却见高座之上的得道高僧闭目端坐,似被那虹晕相托,似如神佛。一时间不禁暗自失神感叹。
却迎眸碰上一道灼灼目光,竟是太子从那边厢高处,远远地直盯过来,似深邃,又似直白,显得有些意味深长。
徐菀音忙垂眸收目,复又眼观鼻丶鼻观心,纹丝不敢稍动。
一百零八声暮鼓沉沉敲响,首日的开经梵供“啓函礼”已毕。
大雄宝殿之上,香炉馀烟袅袅,盘旋在丈八高的释迦牟尼金像周围。
距大雄宝殿百步之外的香积厨院,乃是专为皇家迎佛法会用斋之所。
徐菀音随鸿胪寺丶集贤院随行官员,及如意馆画院几人,在廊下分坐于铺设蕉叶的素木长案两侧後,方见太子丶二皇子及高僧一行缓缓步入。
太子行至画院几人的案席处时,脚步似停了一停,复又前行,一直走到上首北向所设的紫檀矮榻,在团花茵褥上盘膝坐下。
厨院沙弥鱼贯送入斋饭。
太子与二皇子各自的贴身宦官悄无声息地将各盒格内斋菜均做了品尝,便静静地立于暗处。
席间所有人静穆肃然地端坐等候,整个厨院以内仿若无人。
太子自打坐定後,那双眼睛就止不住地朝远处趺坐的徐菀音身上一瞟再瞟。只见那小郎君青衣素雅,在一衆公卿贵吏当中,如一株灵芝芳草,独自馨香。竟渐渐不由自主地就错不开眼去了。
那二皇子李诀与方丈及高僧,坐于东西两侧各三席。东侧而坐的二皇子恰能将太子那两道明火如炬的眼神,尽收眼底。
二皇子先前并未见过徐菀音,只是对太子属意某伴读公子的传言有所耳闻,这回得见,心下暗自称奇,未曾想过世间竟有长得如许灵秀葱茏的少年,便是自己,也忍不住总想多看几眼。
两名贴身宦官终于走上前,替太子和二皇子分别布菜,下席衆人方开始准备用斋菜。
席间虽沉闷,斋饭却做得甚是美味可口。尤其那道据说由西域高僧特地带来的胡麻面饼,夹杏仁丶椰枣丶胡桃馅,甜而不腻,年纪甚长的上官们皆是浅尝辄止,徐菀音却爱甜食,一口又一口吃得欢喜。
偏生斋饭讲究个适可而止,任是何种餐食,俱是小小一格,不爱吃的固然需要吃完那一格,爱吃的却也只有那一格。
徐菀音不多时便吃完了甜蜜蜜的胡麻面饼,正有些意犹未尽。忽然看见勾腰过来一个小公公,悄咪咪地到了自己的食案之前,将一个加盖的餐钵放下,竟又一言不发地退开了。
徐菀音打开餐钵盖子,便见满满一钵子胡麻面饼,惊得她忙又合上盖儿,快速地四处扫视一眼,见并没有人朝她这边看过来。再朝那小公公退过去的方向瞅一眼,正又碰上太子那双直勾勾的丶笑意满漾的凤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