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子眉头微蹙,身上粘腻得很难受,心烦的无法静心。
“春芽,”他轻轻唤了一声,声音里带点烦躁。
“哎,公子。”春芽抬头应答。
她穿着一身淡青色的薄纱夏衫,显出正在育的曼妙身躯。
春芽一眼看出大公子热的烦躁。
立即放下书卷,手里摇着芭蕉扇,快起身走到大公子身后。
手腕轻摇,那扇子便带起凉意的风,柔柔地扑在他颈后、鬓边。
“冰鉴里的酸梅汤该镇得差不多了吧?”
大公子放下书卷,闭上眼睛,感受扇子送来的风,把他心头的燥热一点点吹走。
春芽抿唇一笑:“早就备下了,冰霜都结了一层呢。”
她停下扇扇子,转身走到角落一个雕花铜冰鉴旁,揭开盖子,一股带着酸甜味儿的寒气冒了出来。
她麻利地舀出一小碗紫红透亮的酸梅汤,小心捧到书案上。
大公子端起碗,先抿了一小口,冰凉酸甜的汁水滑下喉咙,整个人都舒坦地轻轻“啊”了一声,这才大口喝起来。
春芽看着他,自己也觉得嘴里泛酸,悄悄咽了下口水。
“你也喝一碗去,别干站着。”
他喝完,把空碗放下,瞥见她的样子,嘴角微扬,宠溺的柔声说道:“冰还多,别省着。”
“谢公子!”春芽眼睛一亮,脸上笑意更深了。
两人喝了冰镇酸梅汤,身上清爽惬意。
书房里,总算寻到了一方小小的清凉。
这天的下午,老王头兴冲冲地来林府报喜了。
李安领着他到了大老爷的院落。
大公子和春芽也被叫了过去。
老王头一见到大老爷,立刻诚惶诚恐地跪下磕头。
大老爷仔细打量着老王头。
见他虽穿着粗布衣裳,但收拾得干净利落,眼神里透着庄稼人的朴实和本分。
不由心里对儿子选人的眼光又肯定了几分。
老王头声音带着激动:“回禀大老爷!托大公子和春芽姑娘的福,老汉田里的玉米全收了!
足足掰了四千零二十八穗!套种的大豆也收了一百零六斤!”
大老爷脸上露出温和的笑意:“好,收成不错。王老伯果然是庄稼地里的一把好手。”
大公子在一旁也笑着鼓励:“王老伯辛苦了。秋季还能接着种一茬呢。”
春芽立刻接口叮嘱道:“王老伯,您回去后,记得把这季收的玉米棒子都剥掉外面干枯的苞叶。
找个通风透气、日头好的地方,把棒子挂起来彻底晾干。
等干透了,再把玉米粒搓下来,好好收着做种子。
等到了七月中旬,天气还热着的时候,就可以照着之前教您的方法,再种一季秋玉米。”
老王头听得极其认真,连连点头:“姑娘放心,老汉都记下了!保管按您说的办,把秋玉米也种好!”
这时,李安拿出一个钱袋子,递到老王头面前:“老王头,拿着,这是纹银五两。”
老王头吓了一跳,连连摆手:“哎呀!使不得使不得!
李管事,当初说好的是一穗一个铜板,是四两二十八个铜板才对。
这……这……给的也太多了!老汉不能收!”
大老爷、大公子、李安和春芽都看着他笑了。
李安解释道:“老王头,这钱不是白给你的。
大公子和大老爷的意思是,秋季种玉米,不能光你一家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