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见着他们,脸上瞬间堆满惊喜,下意识地就要如往常一般行礼。
张氏见状,也赶忙跟着屈膝施礼。
大公子立刻起身虚扶住李安,笑容温和:“李叔不必多礼。
如今您已是扬州城里的殷实商户。
春芽便是李家姑娘,往后这些虚礼都可免了。”
李安却坚持拱手,言辞恳切:“大老爷和公子的大恩,李安没齿难忘!
脱了籍也是林家的人。
只要公子和大老爷吩咐,刀山火海我李安绝不推辞!”
“父亲与我,自然万分信重李叔。”
大公子语气从容。
“往后推广玉米,惠及百姓,还有许多要仰仗李叔的地方。”
“请大老爷和大公子放心。
李安定会把这惠及百姓的大事做好,绝不敢辜负大老爷和大公子的信任。”
李安信誓旦旦,神色坚韧。
春芽站在大公子身侧,看着父亲虽身份已改却依旧赤诚的模样。
再看大公子对待父亲依旧尊重有加,心中最后一点疙瘩也化作暖流。
“茶已备好在厅里了,”李安侧身引路,
“请大公子移步,正好也有些田间的事要禀报。”
客厅里,清茶飘香。
李安仔细禀报:“五百七十亩地,按照春芽提供的详尽玉米生长周期时间段,再有四五天就可以抽穗,此时长势极好。
依我看,九月下旬就能有第一茬嫩棒子尝鲜了。”
大公子端着茶盏,眼中已有谋划之色:
“好。这头一茬嫩玉米,不必吝啬,摘下来分送各处。
府里老太太、太太们那儿自然要送。
扬州知府衙门、还有几位与父亲交好的同僚府上,也都备上一份。
只说是庄子上新试得的稀奇玩意儿,请他们尝个新鲜。”
春芽立刻明白了他的意图:“先造出声势,勾起他们的好奇?”
“不错。”大公子点头,“等他们吃了觉得好,问起来,话就好说多了。
李叔,这事你亲自去办,挑品相最好的送。”
“公子放心,我明白。”李安郑重点头,又道:
“只是……这么多玉米,晒场、仓廪都还需扩充,眼下地方怕是不够。”
“银子可还够用?”大公子问。
“够的够的,”李安忙道,“公子先前给的还没用完。
我明日就去寻工匠,尽快把东边那片空地平整出来,加盖粮仓。”
春芽插话道:“爹,晾晒的事我有个想法。
我看王庄村好些人家院子大,到了十月后地里活计不算忙。
我们可否出些工钱,雇她们帮忙剥粒、晾晒?
按量给钱,她们必定乐意,也能更快些。”
李安一听,觉得甚好:“这法子好!
既快了手脚,也让村里人多得些实惠,她们肯定高兴。”
大公子看着春芽,眼中满是赞赏:“就按春芽说的办。
李叔,具体如何调度,你来安排。”
他又沉吟片刻,“待玉米收获屯积后不久,父亲那边的奏疏也该递上去了。
届时朝廷必派人来查验,一切都要准备得妥妥帖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