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第一百二十四章
次日,怜春便往薛姨妈处去寻宝钗。
宝钗正在房中描画花样子,见怜春来了,忙放下笔笑道:“五妹妹今日怎麽得空来了?快请坐。”
两人寒暄几句,怜春见左右无人,便敛了笑容,正色道:“宝姐姐,今日来,是有一件极要紧,也极为难的事,想与姐姐商议。”
宝钗见她神色凝重,便也端正了神色:“妹妹请说。”
怜春便将寻到香菱生母封氏之事,细细说与宝钗听了,只略去了自己如何派人寻找等细节,只说是偶然得知线索,找到了人。
宝钗听完,亦是震惊不已,手中的茶盏都险些滑落:“竟有此事!英莲……香菱的母亲……竟还活着?且就在京城?”她素来沉稳,此刻也不禁动容,“这……这真是天大的事情!”
怜春点头:“确是如此。那封氏老人家这些年吃尽了苦头,如今只盼着能与女儿见上一面,知道她安好。只是……”她看向宝钗,语气为难,“香菱如今是薛家的人,此事……还需姐姐拿个主意。该如何是好?”
宝钗秀眉紧蹙,陷入了深深的为难之中。她心地宽厚,自然同情封氏遭遇,也希望香菱能得享天伦。但此事牵涉太大!香菱是哥哥薛蟠的妾室,虽说不甚得宠,但毕竟是薛家的人。若让其生母认了回去,于薛家颜面何存?哥哥那脾气,未必肯答应。更重要的是……那一位新进门的嫂子夏金桂,若知晓此事,还不知要闹出怎样的风波来!她如今已是搅得家宅不宁,若再添此事,只怕……
“妹妹,”宝钗叹了口气,面露难色,“此事……确是为难。按情理,自然该让她们母女相认。只是……你也知道我家如今的情形,哥哥糊涂,嫂子她……又是个不容人的。若贸然提起,只怕非但不能成全好事,反会害了香菱,让她在家的日子更难熬。”
怜春早已料到宝钗的顾虑,沉静道:“姐姐的难处,我明白。正因如此,我才来寻姐姐商议。我知姐姐素来有决断,亦心疼香菱。此事若要办成,或许……需得绕过薛大哥和夏家奶奶,想个万全之策。”
宝钗沉吟片刻,道:“妹妹有何高见?”
怜春目光微闪,低声道:“或许……我可与夏家奶奶见上一面。”
宝钗一惊:“见她?妹妹,我那嫂子性情泼悍,言语无状,只怕……”
“姐姐放心,”怜春接口道,“我自有分寸。只需姐姐设法安排一个机会,让我与她说几句话便可。馀下的事,我自有道理。”她顿了顿,又道,“如今薛大哥不在京中,正是机会。夏家奶奶再泼辣,终究是内宅妇人,有些利害关系,她未必不懂。”
宝钗看着怜春平静却坚定的眼神,心知她绝非鲁莽之人,此举必有深意。她思索良久,终是点了点头:“既如此……我便设法安排。後日,我会请嫂子过府来品鉴新得的几样苏绣,妹妹可那时过来。只是……千万小心,我那嫂子,不是好相与的。”
怜春微微一笑:“多谢姐姐成全。”
计议已定,怜春告辞出来。回到静容园,她并未立刻休息,而是铺开纸笔,写下一封短信,封好後交给晴雯:“立刻送去给安娘子,让她按信上所说行事,务必机密。”
晴雯领命而去。
信上所言非别,却是让安娘子动用这些年在京城布下的人脉眼线,开始秘密搜集那贾雨村的罪状劣迹!贾雨村此人,虚僞贪婪,忘恩负义,攀附贾府王家得以起复,却并非真心依附。怜春深知,此人日後恐成祸患。且他当年乱判葫芦案,致使香菱沦落薛家,其间未必没有龌龊。搜集其罪证,既可未雨绸缪,将来或也可在香菱之事上,作为一个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