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行人即至含义解释 > 第七章 邀为见彰客 密会侧殿中(第1页)

第七章 邀为见彰客 密会侧殿中(第1页)

第七章邀为见彰客密会侧殿中

兰肃倚靠着引枕,侧于榻上,闻香品茶读书……周围点燃的几排长信宫灯和十五连盏铜灯将内殿照得明亮如昼。看着睡眼惺忪走进内殿的小将军,“醒了啊……来,尝尝这茶。”说着给刘川盛上,用得还是刚才那套“君幸酒”漆器。刚在案边儿坐着坐着,刘川就睡着了。兰肃本以为这人就是小憩一会儿,所以也没叫醒,只是拿了件自己的襌衣,为其披上。可没成想这一觉,再睁眼,天都擦黑儿了。

刘川迷迷糊糊入殿内,榻上坐着,还有些没睡醒……摸索了半天终于摸到羽觞杯。

“拿好了,别给碎喽。”兰肃觉着既好笑又好奇,“哎?你是醉了还是困的?”

刘川没搭理他,品了口茶,直勾勾盯着几案上的错银铜牛灯……目光最终落在榻边置于地上的鎏金银竹节铜薰炉上。

“怎麽了?”寻着刘川的目光。

“……”

“不喜欢这味儿?”

“……”

“那让人撤了吧。”说着便要唤人。

“这味道……和你身上的一样……”此时已稍微清醒了些,“……好闻。”

兰肃乐,“不愧我小将军,有品味。这是贡香,据说也曾献与西汉孝武帝,人开始没瞧上。後来赶上长安大疫,使臣就乞见,请烧此香以避疫气。只一枚,宫中病者好了不说长安城百里咸闻香气,芳积九十馀日,香犹不歇。”说罢看着刘川,“回头你带走些。”

“倒是……不必。”

“那……你就待我这儿,什麽时候闻腻了算完。”

“……”

兰肃看了看置于地上的鎏金铜漏壶上的刻度,“都这时候了,一会让人给府里传个话儿,今儿你就歇这儿,明儿再回吧。寝殿那边儿给你备个榻,你在我这儿啊,就跟徐孺子在陈藩那儿一样。”

“我是伴读。”

“哈哈哈哈,对啊,你得伴啊。”

“是伴,不是陪。”这时也醒得差不多了。

“哈哈哈哈哈,不叫事儿,都一样。”

天上,月朗星稀。所谓月近中秋分外明,今夜的月亮给这世间万物都裹上了层素辉。

去寝殿的路上,兰肃沿途给刘川介绍着见彰宫……

行至主宫丶兰肃寝殿门口,刘川擡头,想借着月光看下牌匾……一时愣住,歪着头一脸诧异:“这儿也叫‘见彰’?!”

“啊,”兰肃不以为然,“本来按皇上意思应该叫‘明彰’的,是我硬讨了这个。”

刘川完全没听出来这人是在以答非所问代替不想说,所以“我不是问这个,我是……”指指头上,又指指正门口的方向,“大门口和寝殿用一个名字,我还是第一次见。”

“啊,这个啊……”摸着鼻子乐,“内什麽,不是牌匾做重了嘛,我就想着别浪费了,叫什麽不一样住啊。”见刘川瞠目结舌,“哈哈哈……你呀,还真是会打破砂锅问到底呀。”

“我……”刘川侧头,因为他没觉得这是个事儿。

看着一脸茫然的小将军,兰肃轻笑“还真是……”一声感叹“皎皎不染尘呀……”

刘川完全没意识到兰肃是在讲他,于是擡头望着天上明月,“嗯。”着点头。

这一举动给兰肃逗乐了,“刚不是说这见彰宫皇上本来赐名‘明彰’的吗?这‘明彰’二字呢,皇上说,是取自《道德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意在提醒我,要修心养性丶谦恭慎行。可……”看着刘川,“你自个儿明彰丶明彰的念叨着试试!”见刘川还真开始小声嘟囔,便逗着他,“是不是觉得哪儿别扭?”

“这……”侧着头,不置可否。

“有没有好像在暗喻平日明目张胆丶行事乖张?”引导着刘川。

“这……”眄了眼兰肃,“你是不是作贼心虚?”真诚的表情任谁看了都觉得这人在认真分析。

“我!……”白了眼刘川,“甭管是什麽吧,反正我不喜欢!”

刘川想了想,“明心见性,彰往察来。”

“啊?”

似笑非笑,“你若这样理解,会不会好受些?”

兰肃立马儿翻脸,“凭什麽呀!我自个儿的地儿,凭什麽就不能我自个儿选名字?!”终于说出反对的真正原因。

刘川点头,表示现在彻底理解了。可“真做了两块牌匾?”

“啊?!”兰肃先是一愣,突然想起刚才自己的顺口瞎掰,不由乐道:“你呀,怎麽说什麽都信呀……”

“因为我觉得堂堂皇子,不可能满嘴跑火车。”

“没听过千金之子,行止由心吗?!”

“就是……”眄了眼兰肃,“有钱任性呗?!”

“《华严经》说一切唯心造,孟子告诉你尽心知性,知性知天。”冲刘川坏笑着点点头,“你说得对!”

“白痴!”

兰肃乐,“皇上的原话是啊,‘曾闻曾子日三省其身。陵王你呀,也别闲着!’”指着头上牌匾,“为让我加深记忆,特别交代寝殿也得叫这个。还说若日後不多加收敛,就把所有殿的牌匾都换成它。”说罢,伸手推开殿门,扔下句“我有点事儿,你别见外,该干嘛干嘛。”便转身离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