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心处的灵光如潮水般涌入,姜浩只觉脑海中多了一段鲜活的记忆。
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带着情绪与画面的自叙,仿佛那位名叫唐禹泽的古修士,正隔着千年时光,在他眼前缓缓诉说自己的一生。
“吾乃丹霞宗第十三代真传,唐禹泽,道号无祁子……”
温和而略带自嘲的声音在脑海中回荡,姜浩仿佛看到一个穿着粗布短打的少年,正撑着渔船在淮河上撒网。
少年天资平平,连气血筑基的入门都花了三年,村里人都说他这辈子只能当个渔民。
可他却有大机缘!
在一次暴雨中,少年被淮河涡流卷入水下,意外捡到了一页泛着莹光的玉书!
那玉书没有一个字,却有无数无形符文在表面流转,如星辰般变幻不定,他便照着古籍传说,称其为“无字天书”。
此后十年,少年一边打渔,一边揣摩玉书,却始终一无所获。
直到一次山洪暴,他为救落水的孩童,再次被卷入洪流,生死关头,玉书中突然涌出一股清凉的力量,融入他的四肢百骸,让他瞬间悟透了一道水之真意的神通!
——那便是【天一真水】!
凭借这门神通,他拜入丹霞宗,却成了宗门里的“异类”。
丹霞宗世代以火法炼丹,讲究控火之术的精妙,丹炉中火焰温度、燃烧时长都有严格要求,成丹数量多则上百,少则数十。
可唐禹泽却以【天一真水】为引,用真水的温润包裹药材,剔除杂质,所炼之丹不仅没有半点火气,连丹毒都消失无踪,药效比火法炼制的丹药精纯三倍。
可这份“异类”也带来了非议。
他的水法炼丹成丹数量极少,最多一次只炼出六枚,寻常时候更是只有两三枚,远不如火法量产。
宗门长老多次劝他改修火法,他却固执地坚持:“丹者,治病救人之物,若为求数量而留丹毒,何谈医者仁心?”
好在他的武道天赋远丹道,【天一真水】不仅能炼丹,还能淬炼肉身、滋养气血。
他的修为进步神,二十岁突破七品,二十五岁晋入三品脏腑境,三十岁便成为真气宗师,更是在四十岁修至真元巅峰!
这等突破晋升的度,越往后,越是稳定的可怕!
而且,在保持极快修行度的同时,唐禹泽的一身战力在丹霞宗同辈中也同样无人能及!
曾有数十位火法炼丹的弟子不服,找他切磋,结果被他以【天一真水】凝聚的水鞭连人带丹炉抽飞,从此再无人敢招惹这位“丹道异类”。
他本想在丹霞宗静静修行,将水法炼丹之道扬光大,成为一代丹道宗师。
可天不遂人愿,一朝大劫起,万般不由人!
千年之前突然爆的一场大战,魔道势力突袭丹霞宗,宗门大宗师拼死抵抗,却仍难敌强敌。
危急关头,唐禹泽挺身而出,以真元巅峰宗师的修为,硬撼魔道大宗师,将其拖死的同时,自己也被魔功所伤,油尽灯枯。
弥留之际,他将自己的本命灵器【天一真水葫芦】、一生心血凝结的【水法炼丹真录】,还有那页改变他命运的无字天书,留在了这处地窟。
只盼后世有有缘人能继承他的丹道,告诉天下人:水法炼丹,亦能成道,他唐禹泽,便是这水法丹道的祖师!
至于他的武道绝学【天一真经】,则被他交给了丹霞宗的种子弟子和自己的后人,让他们带着传承逃离,只盼能为宗门留下一丝血脉。
信息流渐渐消散,姜浩睁开眼,眼中满是复杂的情绪。
这位唐前辈,当真是个不折不扣的“丹痴”!
明明有远同境的武道天赋,却偏偏痴迷于不被认可的水法炼丹,哪怕被斥为异类,也始终坚守本心。
他心中难免有些可惜,若是能得到【天一真经】,对他如今的修行之路必然大有裨益!
可转念一想,能得到水法炼丹的传承,已是天大的机缘,不该贪心。
姜浩整理了一下衣衫,对着唐禹泽的白骨再次躬身,然后郑重地跪下,行三跪九叩之礼。
“师父在上,弟子姜浩,今日得传水法丹道,定不负您的期望,他日若有机会,必让水法炼丹名扬天下。”
礼毕之后,他在石台上找到一把残破的玉铲,想来是唐禹泽生前炼丹时用来处理药渣的工具。
他在石台下挖了一个深坑,小心翼翼地将白骨抱起,放入坑中,再用泥土轻轻掩埋。
最后捡起一块平整的石板,用秋水刀在上面刻下“丹霞宗无祁子唐公之墓”,立在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