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青云志衍生 > 第130章 不仅仅是捐钱(第1页)

第130章 不仅仅是捐钱(第1页)

清晨的浓雾还未散去,苏晚晴已经站在新校舍的工地上。小禾的身影在她脑海中挥之不去,那个在山洞里读书的女孩,让她意识到单纯的物质捐助远远不够。

她召集了工程队、村委会和特意从上海赶来的教育专家,在临时搭建的指挥部里展开讨论。

我们要建的不仅是一所学校,苏晚晴在白板上写下教育生态四个字,而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生态系统。

教育专家李教授推了推眼镜:苏总的意思是?

校舍硬件只是基础。苏晚晴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个人,我们要解决的是更深层的问题——如何让山里的孩子获得与城市孩子同等优质的教育资源,如何让教育真正改变他们的命运。

她提出了一个立体化的方案:

第一层:硬件建设

·抗震校舍配备现代化教学设备

·建设标准化操场和实验室

·宿舍楼配备淋浴间和暖气

第二层:师资提升

·与师范院校合作,设立实习基地

·为本地教师提供系统培训

·引进退休特级教师长期驻校指导

第三层:课程创新

·开乡土课程,将当地传统文化纳入教学

·引入stea教育理念,培养创新能力

·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帮助孩子找到人生方向

第四层:社区联动

·开办家长学校,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建立校办工坊,让传统手工艺产生经济价值

·设立返乡人才基金,鼓励学成归来的年轻人

这个宏大的计划让在场所有人都震惊了。老村长激动得双手抖:晴丫头,这这得花多少钱啊?

钱不是问题,苏晚晴平静地说,重要的是效果。

就在这时,顾淮之带着一个团队走进来:听说你们需要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支持?

他介绍身后的年轻人:这位是清华教育技术研究所的张博士,他们团队研的智慧教育系统,可以让山里孩子实时听到北京名师的课程。

张博士打开电脑演示:通过g网络和ai技术,我们可以实现城乡教育的零距离互动。山区老师也能通过这个系统接受持续培训。

这个意外之喜让苏晚晴眼前一亮。但她很快意识到另一个问题:网络基础设施怎么办?

已经联系了通讯公司,顾淮之调出规划图,他们愿意把光纤接到村里,作为乡村振兴的示范项目。

更让人感动的是山海员工们的反应。韩梅梅来消息:主理人们自组织了山海支教团,每年寒暑假轮流来支教。王磊则带领技术团队开了适合山区使用的离线教育软件。

下午,苏晚晴特意去找小禾,想告诉她这些好消息。在村口,她看见令人心酸的一幕——小禾和几个孩子正围着一个旧纸箱,里面是城里捐来的旧书。孩子们如获至宝地传阅着,哪怕书页已经泛黄破损。

阿姨,小禾抬头看见她,兴奋地举起一本《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太好看了!

苏晚晴蹲下身:小禾,很快你们就会有全新的图书馆,比县城的还要好。

女孩的眼睛亮了起来:真的吗?那其他村的小朋友也能来看书吗?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苏晚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这孩子想的仍然是分享。

当然可以。她轻声承诺,这所学校,属于所有山里的孩子。

夜幕降临时,苏晚晴在日记本上写道:

教育不是施舍,而是赋能。

不是给予,而是点燃。

我们要做的,不是让孩子们走出大山就再也不回来,

而是让他们有能力回来改变大山。

她知道,这条路很长,但每一个孩子眼中的光芒,都是前进的动力。

喜欢青云志之山海亦可平请大家收藏:dududu青云志之山海亦可平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