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一个闷热下午,苏晚晴正准备召开新一轮融资的筹备会,杨帆推门而入,脸色凝重。
"晚晴,我们需要谈谈。"他关上门,"团队里有些不同的声音。"
原来,随着业务规模扩大,创始团队在展方向上产生了严重分歧。
杨帆认为应该趁热打铁,立即启动城市扩张:"红杉资本明确表示,如果我们能覆盖北京高校,他们愿意领投下一轮。"
技术总监李峰则主张深耕技术:"现在的系统根本支撑不了跨区域运营,盲目扩张会重蹈覆辙。"
市场总监则想加大营销投入:"应该把资金用在品牌建设上,提高市场占有率。"
苏晚晴听完,沉默片刻:"把大家都叫到会议室吧。"
会议室里,气氛剑拔弩张。
杨帆先言:"机会不等人。美团、饿了么都在下沉校园市场,我们再不起步就晚了。"
李峰立即反驳:"起步?我们现在连上海的配送问题都没完全解决!上次系统崩溃的教训还不够吗?"
"技术问题可以边扩张边解决,"杨帆提高音量,"等你们把系统做完美,市场早被瓜分完了!"
市场总监加入战局:"我认为应该先巩固上海市场。数据显示,我们在上海高校的渗透率只有o,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三方各执一词,争论越来越激烈。
苏晚晴一直安静地听着,直到所有人都看向她。
"你们都说得有道理。"她缓缓开口,"但我们都犯了一个错误——用非此即彼的思维看问题。"
她在白板上画出三个圆圈:
·技术升级
·市场深耕
·区域扩张
"为什么不能同时进行?"
李峰摇头:"资源有限,必须有所取舍。"
"那就重新分配资源。"苏晚晴说,"我们可以分三个阶段推进:"
第一阶段(-个月)
·技术团队:完成系统架构升级
·市场团队:提升上海市场渗透率至o
·战略团队:完成北京市场调研和筹备
第二阶段(-个月)
·技术团队:支撑跨区域运营
·运营团队:试点北京市场
·市场团队:复制上海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