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佳人在侧TXT免费 > 完结&番外(第6页)

完结&番外(第6页)

公孙佳给赵锦的明确任务只有一个——删减!把不利于自己的内容删一删,改一改。比如什么男主外、女主内之类的,什么夫为尊、妻为卑之内的,删掉!什么父比母更尊贵亲近之类的,改掉!要改成同样尊贵亲近!

“不必反过来写,写了人也不认不是?删就完事儿了。”

南方也很乱,估计也是学问流失,等统一了之后,也是由官方发下样本去读写。到时候赵锦老了退休了,容珍珍就又可以顶上了。

与此同时,北方的学校教育也没有停,仍然是开着。老天也给面子,几乎达到了风调雨顺的标准!南方这几年天灾也少了许多,然而人祸不断。公孙佳在这儿攒劲准备削他们,章砳等在南方攒着劲儿窝里斗。

霍云蔚去职,收拾包袱卷儿去给章家看祖坟。周廷也没好到哪里去,章砳那位“善妒”的贵妃是周廷的外孙女,章砳把这表妹打入冷宫,另选了鲍信的女儿做皇后。南方士人十分不满,他们又把鲍信的“不法事”搜了一箩筐出来,天天弹劾。鲍信也不甘示弱,他参官员“强夺民田”。

这个章砳喜欢看,他拿梁平做刀,下令把犯事的官员罢职!

梁平的日子也不好过,各方都忌惮他、不攻击他,但是他的愁事也不少。他带了几万兵马,都是青壮,且没有携带家眷。要想这些人有战斗力、听话、光靠“爱兵如子”是不够的,哪个爹不操心儿子娶媳妇的事儿呢?

兵们在吃的、住的,还得要媳妇。

上哪儿找几万个正当年的女人给他们?当地的男人不要成家么?当地的女人愿意白嫁给他们?公孙佳经营雍邑,得把私兵和家眷连锅带走,就是为的这个!梁平到底是没有单干的经验,连个后勤他都是后来才意识到重要性的,更不要说这个了。

于是,兵开始滋事,军纪也渐渐坏了,弄得梁平心里冒火。还有趁机诱拐他的兵士的——跟我走,给你娶媳妇。

梁平不得不挽起袖子来,与挖他墙角的南方士人杠上了,他连斩了二十个“逃兵”,同时把诱拐逃兵的人也拿来军法从事了。此时,他又记起来那封“元铮勾结霍云蔚”的信来,信上也写了南方士人的坏话!梁平难得动起了心眼,提示章砳好好想想信上的话,南人憋着坏水呢!

南方士人简直冤枉,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你们在朝廷的时候歧视我们就算了,现在跑到我家里来抢我的家当、当我的主子?做什么梦呢?

章砳罢免了几个南方官员之后发现,他新任命的官员还是南人,不任用南人,他这朝廷就转不起来了!无力的感觉漫上心头,章砳渐渐开始酗起酒来。醉酒比嗑金丹倒是生活健康些,只是他虽无力,皇帝的脾气一点也没收敛。梁平说南人里的韦楷不听号令,章砳就把南人里最有潜力的将领韦楷给调到岭南去喂蚊子。章砳的母亲周太后告状,说鲍信的亲家关毅对自己不礼貌。章砳就把北人里难得的务实的庶务人材关毅下狱,关家交了赎金才把人赎回来。

这些人都没有注意到,南朝不少士绅开始举家北迁!南朝想当官儿,你得有门路,要么是出身够好,要么得投靠某一方。然而这几方也都不咋地,你有才干人家也不用。哪怕看到你的才能了,你的抱负他们也没能力帮你实现。

听说北方一直在允许考试做官,那何不去碰碰运气?

边境的一些百姓也渐渐往北迁移。

如是数年,余盛、凌峰拿着账本告诉公孙佳——我们准备好了!

元铮、钟源、薛维也报——兵马准备好了!

公孙佳望着巨大的地图,轻轻吐出一口气:“这一天,终于来了!”

择吉日,祭天、祭祖,赐旗鼓,开拔!

公孙佳祭祖的时候,陪在她身后跪拜的将领们跪得尤其诚心。

公孙昂,他一辈子没败过,很灵验了。

第323章无悔

南下的大军并不都从雍邑出发,而是从不同的几个地方集结,再分几路前进。公孙佳为了这件事准备了不少年头,其中一部分军队早就屯驻在边境了,另外还有一部分也是屯驻在了旧京附近。

真正从雍邑出发的只有一小部分,作为一种仪式,妹妹带着部分兵马从雍邑出发,公孙佳亲自为她送行。

饶是如此,雍邑还是沸腾了!

战争意味着军功,对强势的一方而言更是如此。贺州勋贵这些年虽然有些衰败,其中仍有几个不负祖辈威名的人,想借机重振势力。系出公孙昂的人更不用讲,他们这些年的尊荣究其根本还战功。此外,又有一些平民子弟,读书读不好、经营买卖水平也不高,又没有别的晋升途径,唯有砍人这一项做得比较优秀,就更巴望着能够一展身手了。

战争不是件好事,尤其对普通的士卒而言。有名有姓的将领还能被记一下,普通士卒上了战场蚂蚁一样填坑。通常情况下,一听说要服兵役,跑路的、自残的会比较多。公孙佳这儿不太一样,一则她不会特别的进行大规模的征发,不竭泽而渔,一家抽一两个壮丁,还能你家留个顶梁柱。二则她讲究,评议功过一向公平。第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死了伤了,给抚恤,抚恤还给得很到位。

为了这一次征战,公孙佳提前做的物资准备,除了军需之外,还有抚恤。她提前制订好了详细的抚恤标准,伤者依据伤情有什么样的抚恤,死者又怎么抚恤。比如一个壮丁,二十岁,死了,则计算其到六十岁,所能缴纳的贡赋,计四十年,你家四十年里减一个人的赋税。如果有未成年的子女,按人头计,每月补贴一定的粮食,或者把这粮食折算从你家应该缴的税里扣,直到成年。有父母的,如果你死了,补贴你父母的棺材钱。

生老病死,安排得明明白白。

吃得饱、穿得暖、有功劳拿、死了家里有人管。

容逸、赵司翰等人惊叹于公孙佳的大手笔,暗道:这要还不能打赢南朝,那就真没有天理了。口上夸得却是冠冕堂皇的“仁爱”之词。容符等人既不会领兵又不懂什么后勤,聚了一群人为这次出征邀了个社,都是当时文坛名流。

他们才华既高,自变乱之后又难遇好事,整天喝酒唱歌,写点悲悲切切的惆怅怀念之词。难得有一件振奋精神的事情,容符发起,谢喆等人响应,一天功夫,凑出了一本集子。这群人真想做什么事的时候,“名士不通俗务”的气质就不要了,他们找到了钟佑霖来做个监场。最后成了集子又送了钟佑霖一本。

这本集子就顺理成章地被钟佑霖送到了公孙佳的案头。

钟佑霖抱着集子找到公孙佳,公孙佳正对着巨大的舆图沉思,她的身后站着余盛、单宇、凌峰等人。几人转过身来看他,钟佑霖不由产生一丝羞愧——这些人个个比他年轻,都在干着国家大事,只有他,弄些文字小巧。

公孙佳与钟佑霖一向亲近,这是一种与钟源不同的亲近感。她笑道:“八郎来了?坐。”

钟佑霖忙说:“你们忙、你们忙!”

公孙佳已率先坐下了,其他人也换了一副轻松的面孔,都很快乐地看着他。钟佑霖是个妙人,说他天真,他其他看得懂很多事,说他世故,他又一直有着一颗真心。说他无能,日常少了他总觉得缺了些什么,说他能干……他又真的没干成过什么正经事儿。

难得的是,单宇这样的刻薄鬼都觉得他人还挺不错的,不是那等会拖公孙佳后腿的傻货。

单宇笑着问:“您又有什么好东西给咱们看呢?快拿出来吧,都等着呢。”

钟佑霖红着脸,将文集拿出来,又喃喃地解释:“那什么,我看他们写得还不错……”

余盛显得十分精明,对公孙佳道:“阿姨,他们终于顶了一回用了啊!找几篇好的,易于传播的,刊刻传播出去嘛!”舆论战啊!不说他都要忘了!余盛一旦想起点什么来,嘴就闲不住了:“单翁翁一直散布南朝的坏话,效果就不错。现在该说说咱们的好话啦!夸一夸小姨父勇猛啦!夸一夸您爱民如子啦!对对,还有咱们的军纪啦!宣传一下投降不杀啦!”

等他说累了,凌峰才又添了几句:“再拣几篇其中文采好的,在仕林之中广为传颂!”

公孙佳点了点头,这两人的话分了两个层次。凌峰主要针对的是南方的文化人,大部分能读得起书、读得懂这些名士文章的,都得是家有余财支持的,才能学得比较高深。名士名篇的影响力会非常大。余盛说的是全局,影响绝大多数人的,需要写得更简明一点。

钟佑霖还在反省:我白活这一把年纪啦,就知道玩儿,我这儿玩的东西,他们这些年轻人看了就能想到大事上去。惭愧惭愧!

公孙佳伸手在他面前晃晃:“八郎?”

“啊?哦!”

“这事儿就你来办吧,你与他们也熟呀。”

钟佑霖先是兴冲冲拿着自己感兴趣的事儿来献宝,接着又反省自己废,最后竟领了个差使!文集扣下了,他抱着公孙佳现写的一张条子走出大殿,人还是懵懵的——啥?我也有事干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