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荆棘花藤 > 第385章 围巾底下在呼吸(第1页)

第385章 围巾底下在呼吸(第1页)

清晨,林野掀开打字机上的红围巾检查嫩芽,现叶片竟微微向左偏转——昨夜明明朝右。

她屏息观察,见围巾边缘有细微起伏,像被极轻的呼吸顶起。

露水在纤维间凝成细珠,缓缓滑落,仿佛那底下藏着一个正在喘息的生命。

她没掀开,只蹲下轻问:“是你在动,还是风?”

声音很轻,像是怕惊扰了什么。

可这句话落下去的瞬间,她自己也怔住了。

童年时她从不敢这样说话——那时她说任何一句含糊的话,都会被周慧敏打断:“别模模糊糊,要说清楚!”可现在,她可以允许不确定存在了。

就像这株不知为何生长、也不知能否存活的绿芽,它不需要解释,也不必证明自己该不该活。

阳光斜切进阳台,打字机漆面映出斑驳光影,嫩芽的影子投在旧口红写下的那行字上——“故事结束,生活开始。”鲜红的字迹已被晨光漂淡了些,却依旧醒目,像一道愈合中的伤疤,不再流血,但铭记犹存。

江予安来的时候,手里提着一盏老式台灯,铜底沉重,灯罩裂了道缝,光斑歪斜地洒在地上,像一道未愈合的伤口。

“博物馆淘汰的,”他放下灯,语气平淡得仿佛只是顺路捎来一件杂物,“但它照得久。”

林野望着那束倾斜的光,忽然觉得熟悉。

她小时候写小说,总躲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照着稿纸,直到周慧敏深夜推门查灯,一把掀开被子:“你怎么还不睡?”那刺目的灯光打在脸上,她眯着眼,像被审判的囚徒。

那是她恨那束光。

如今她才懂,母亲也曾想用自己残缺的方式照亮她——哪怕那光照得人睁不开眼,哪怕方式粗暴、角度偏斜,可那份“想照亮”的心意,或许从未缺席,只是被恐惧与无知扭曲成了压迫。

她把台灯摆在打字机旁,调低亮度。

太强的光会灼伤幼苗,太暗又抑制光合。

她在心底默念这个新学来的植物法则,如同重新学习如何去爱一个人: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不能以拯救之名窒息对方,也不能以自由之名袖手旁观。

第三天早晨,她现红围巾四角都被压上了小石子。

灰白的鹅卵石,是从楼下花坛边捡来的,大小不一,排列得歪歪扭扭,却固执地守着每一寸边缘。

是周慧敏。

林野没拆,也没动。

但她转身进了屋,从抽屉深处翻出一小块棉片——是外婆旧棉袄里剩下的布角,洗过无数次,软得像云。

她悄悄垫在每颗石子底下,减缓它们对围巾的压迫。

她不做声张,也不拍照留证。

这些年来,她早已习惯把情绪藏进文字里,把渴望写成隐喻。

可这一次,她不想再让任何人“看见她的原谅”或“见证她的成长”。

她只想安静地做点什么,不是为了谁,而是因为内心终于有了余力去温柔。

某日下午,她回家稍早,推门时听见阳台传来细微的沙沙声。

她放轻脚步走过去,看见周慧敏蹲在打字机前,手里攥着那支断头蜡笔,正一点一点,在红围巾的边缘画着什么。

动作缓慢,指尖微颤,像是在描摹某种记忆的轮廓。

一圈小小的、歪歪扭扭的手印,五指张开,围着嫩芽所在的位置,像一个不成形的摇篮。

林野站在门后,没有出声。

她想起小学美术课那天,自己画满荆棘的《我的家》被撕碎时,周慧敏背过身去,肩膀轻轻抖了一下。

那时她以为那是愤怒,现在才明白,也许是痛。

当晚,她取来炭笔,在木地板上写下一句话,字迹深黑,几乎嵌入纹理:

“有些保护,要留缝。”

写完便擦了灯,不去多看一眼。

她知道母亲不会再懂这些字的意思,就像她也曾多年不懂母亲那些看似无情的举动背后,是否也藏着笨拙的牵挂。

可有些话不必被理解,只要曾经存在过就好。

几天后的夜里,风渐起。

林野躺在床上,听见阳台传来布料拍打金属的轻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