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野坐在书桌前,电脑屏幕还亮着,文档已写下三页。
她正准备保存,手机忽然震动了一下。
微信提示音清脆地划破安静。
她低头看去——
信人:周慧敏
一条未读语音。
四秒钟。
林野盯着手机屏幕,那条四秒钟的语音静静躺在对话框里,像一颗沉入深水的石子,漾不开波纹,却已触底回声。
她没有点开第二遍,也没有回拨——她知道,一旦听见那声音再次响起,自己或许会崩溃,或许会冲动地冲进那个三十年来只懂用规则丈量爱的家门。
她只是轻轻将手机倒扣在桌面上,转身走向房间角落的投影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那是她用来整理金手指数据的设备,平日里只记录情绪波动的频率与颜色,从未尝试过逆转语音的沉默。
但今晚,她想试试。
指尖微颤地连接蓝牙,导入语音波形。
系统刚启动,心口的荆棘纹身便传来一阵异样的刺痛,不是撕裂般的灼烧,而是一种缓慢苏醒的温热,仿佛藤蔓在月光下悄然舒展。
银白色的纹路顺着肋骨攀爬,在皮肤下泛起微光。
她闭上眼,启动感知同步——将自身情绪频率调至与母亲那声呼吸共振。
墙面上,数据开始流动。
起初是一片杂乱的噪点,像是风雨拍打窗棂。
接着,一道低频的曲线缓缓浮现,平稳却沉重,是周慧敏的呼吸,规律得近乎压抑。
三秒停顿,心跳频率骤升,喉间有轻微震动,却未形成完整音节。
就在波形即将归于寂静时,一串细若游丝的数据脉冲突然跃出,像是从深井底部挣扎上来的回音。
文字自动生成,浮现在波形上方:
“我……看了你寄的东西。”
停顿。
“……我想抱你一下。”
林野猛地睁眼,呼吸一滞。
她不是“听见”了这句话,她是“看见”了它——以最原始的情绪形态,从母亲那层层封锁的心防里挤出来的一丝颤动。
不是责备,不是控制,不是“你又在写那些事”的愤怒,而是近乎卑微的、被恐惧掐住喉咙的渴望。
泪水无声滑落,她没有去擦。
心口的银痕忽然轻轻一颤,像是回应某种遥远的召唤。
她鬼使神差地打开《补丁》的手稿文档,将那段波形图截取下来,与自己写下的文字并置:左边是母亲未尽的言语,右边是她笔下那个永远背对女儿的母亲形象。
两相对照,竟像一场迟到了二十年的对话。
她忽然有了一个念头。
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新建文件夹命名为《未完成句》。
她将波形图、手稿片段、陈桂香的信、小满的照片,甚至江予安带来的那本《母亲的语言》扉页扫描件,全都汇入其中。
这不是小说,也不是心理报告,而是一场关于“未说出口的话”的情绪考古——她要让那些藏在沉默里的声音,被看见,被听见。
策划书的最后一行,她写下:
“有些话,不必说完。只要有人愿意听,它们就在生长。”
光标闪烁,她按下提交键,将展览申请送至市立社区文化中心。
几乎在同一瞬,心口的荆棘纹身再次轻颤,银光如涟漪般扩散,一行文字自动浮现于空中,短暂存在,又悄然消散:
“妈妈,我听见了。”
她没有截图,没有记录,任其如烟散去。
这一刻,她不再是为了写作而活着,也不再仅仅是为了自救。
她终于明白,那些曾将她刺得遍体鳞伤的荆棘,原来也能开出倾听的花。
喜欢荆棘中的常春藤请大家收藏:dududu荆棘中的常春藤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