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书名岁时 > 第29章 撞名乌龙与教授的特殊关注(第2页)

第29章 撞名乌龙与教授的特殊关注(第2页)

回到公共办公室,几个实习生正凑在一起讨论着什么。看见苏念进来,林薇率先朝她招手:“苏念,快来帮我们看看这个数据模型,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苏念应声走过去,将保温杯小心地放在桌角不会被打扰的位置。

李哲注意到这个陌生的杯子,好奇地多看了两眼:“新买的杯子?样式挺别致的。”

苏念含糊地应了一声,没有多做解释。倒是林薇眼尖,盯着杯子看了半晌,突然压低声音:“这个杯子……怎么看起来有点像陆教授那个?”

办公室里顿时安静了一瞬。几个实习生互相交换了眼神,脸上都带着几分探究的意味。陆教授有轻微洁癖,从不与人共用物品,这是组里人都知道的事情。

苏念感到脸上刚刚退下去的热度又涌了上来,她强作镇定地打开电脑:“你看错了吧,保温杯不都长得差不多吗?先看数据模型吧,哪里有问题?”

大家见她不愿多谈,也就识趣地不再追问,但投向那个杯子的目光依然带着几分好奇。

林薇把电脑屏幕转向苏念:“就是这个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着性水平总是达不到标准,我们试了好几种方法都不行。”

苏念俯身仔细查看代码和输出结果,眉头渐渐蹙起。“数据预处理可能有问题,”她指着其中一行代码说道,“你们看这个离群值处理的阈值设得太高了,可能会过滤掉太多有效数据。”

“可是按照文献上的建议,这个阈值是合理的啊。”张薇反驳道。

“理论值和实际应用总是有差距的,”苏念说着,突然想起什么,“陆教授上周的论文里正好提到了这个问题,他提出了一种动态调整阈值的方法,我找给你们看。”

她熟练地登录学校图书馆系统,很快找到了那篇刚表不久的论文。几个实习生围拢过来,看着论文中的公式和案例应用,不时出恍然大悟的感叹。

“还是你厉害,连教授刚的论文都第一时间研读了。”李哲佩服地说,“我到现在还没抽出空来看呢。”

苏念不好意思地笑笑:“只是碰巧看到了而已。”她没说的是,自从成为陆时砚指导的实习生后,她几乎追阅了他所有的论文和着作,甚至包括他学生时代表的几篇不那么起眼的小文章。

每当阅读那些文字时,她总觉得能透过严谨的学术表达,窥见背后那个人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质——逻辑严密却不失创新,稳重踏实又敢于突破常规。这种现带给她的喜悦,就像是挖掘宝藏一样令人着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调整方法后,数据模型很快得出了理想的结果。大家松了口气,开始闲聊起来。

“对了,周末你们有什么安排?”林薇一边保存文件一边问,“我打算去新开的那家美术馆看看,听说有不少当代艺术家的作品。”

李哲摇头:“我得赶报告,陆教授要求下周一交初稿,我现在才完成了一半。”

这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纷纷抱怨起项目的难度和时间的紧迫。苏念安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保温杯的杯壁。

林薇突然想起什么,转头对苏念说:“说起来,陆教授虽然要求严,但对你还挺照顾的。上次组会,就你提出的方法他居然没有挑刺,还补充了两个参考文献让你参考。要知道,上次我汇报时,他一下子指出了五个问题,我当时差点没哭出来。”

苏念愣了一下,回想起那次组会。她当时提出的算法确实有几个明显的漏洞,本以为会遭到严厉批评,没想到陆时砚不仅没有直接否定,还耐心地引导她思考改进的方向。现在想来,那确实算得上是一种“特殊照顾”了。

“可能是因为我第一次提出那种方法,教授不想打击我的积极性吧。”苏念试图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林薇却摇摇头:“得了吧,陆教授什么时候顾及过谁的积极性了?他是出了名的对事不对人,好的就是好的,不好的直接指出问题,从不拐弯抹角。所以我才觉得,他对你确实不太一样。”

其他几人也都附和起来,纷纷举例说明陆教授对苏念的“特别关照”——比如总是分配给她最有挑战性的任务,却也会在她遇到困难时给予更多指导;又比如在小组讨论中,会特意询问她的看法,即使她只是最资浅的实习生。

苏念被大家说得有些不自在,心里却泛起一丝甜意。她低头抿了一口蜂蜜水,温热的液体滑入喉中,带着恰到好处的清甜。

那天下午的工作效率出乎意料的高。苏念不仅完成了自己负责的部分,还协助其他组员解决了好几个技术难题。每当感到疲惫时,她就会看一眼桌角的那个保温杯,然后像是获得了新的能量般继续投入工作。

下班时间到了,同事们陆续离开。苏念却坐在位子上没有动——她还得把保温杯还给陆教授。

等办公室里的人都走光了,苏念才拿起已经洗净的杯子,深吸一口气,走向陆时砚的办公室。

敲门进去时,陆时砚正在整理书架。他脱掉了白大褂,只穿着一件简单的浅灰色衬衫,袖子挽到手肘处,露出线条流畅的小臂。这让他看起来比平时少了几分教授的威严,多了几分学者的儒雅。

“陆教授,我来还杯子。”苏念将保温杯放在桌上,“谢谢您的蜂蜜水。”

陆时砚转过身来,目光在杯子上停留了一瞬:“没关系。报告我大致看了一下,数据处理部分做得很好,比我想象的还要细致。”

苏念没想到他已经看过了报告,更没想到会得到直接表扬,一时不知该如何回应,只好笨拙地说:“应该的,我会继续努力。”

陆时砚走到办公桌前坐下,示意苏念也坐。“关于第三章的那个模型,我有个想法。”他拿出报告翻到某一页,“你这里用的是传统的最小二乘法,但如果改用贝叶斯估计,或许能更好地处理样本量不足的问题。”

他娓娓道来,思路清晰而深入,不仅指出了现有方法的局限性,还详细解释了新方法的优势和实施要点。苏念听得入神,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两人竟就这样讨论了小半个时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