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冒险,哪来的奇迹?”林卫国平静看着他,
“王教授,我们现在要的不是稳妥,是突破!
是用最短的时间,走完别人几十年的路!”
“剂量,我已经计算好。你们要做的就是相信科学,然后严格执行。”
林卫国的话像一颗定心丸,
让在场所有人心头的疑虑和不安都消散不少。
接下来的几个星期,实验室上演一场疯狂的“菌种大筛选”。
经过不同剂量辐射处理的菌种,被接种到成千上万个培养基上。
科研人员们两班倒,不分昼夜地观察、记录、筛选。
他们要从数以万计的菌落中,
找出那些长得最快、产素能力最强的“级菌株”。
这活儿枯燥又累人,但没人喊一声苦。
因为林卫国一直和他们一起,常常独自在实验室待到深夜。
他亲自检查每一批的筛选结果,
分析数据,调整下一步的实验方案。
终于,在一个星期天的早晨,
一个年轻的研究员出一声惊喜的尖叫。
“找到了!林副院长,您快来看!”
所有人立刻围过去。
在一个培养皿中,一个菌落的抑菌圈,
比周围所有菌落的都大了一整圈!
这意味着它的青霉素产量,远其他菌株!
后续的摇瓶酵测试结果震惊了所有人。
这个被命名为“甘霖一号”的新菌株,
其青霉素的单位产量是原苏联菌株的十五倍!
整个实验室沸腾。
“成了!我们真的成了!”
钱学敏教授,这位也被林卫过拉来当顾问的老专家,
抱着那个小小的培养皿,老泪纵横。
“卫国,你又创造了一个奇迹!”
“这只是第一步。”林卫国拍拍他的肩膀。
有了“良种”,还需要“沃土”。
林卫国又一头扎进工厂的车间里。
他亲自设计了全新的大型酵罐。
罐体内部是他设计的特殊“涡轮式”搅拌桨,
能将空气打成细密的气泡,极大增加培养液中的溶氧量。
罐体外部是复杂的夹套式温控系统,通过循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