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镜中,光影流转,三十三重天的仙气散尽。
一幅崭新的人间画卷,徐徐展开。
大唐,长安。
朱雀大街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西域的驼铃声声作响,高鼻深目的胡商操着生硬的汉话,与往来行人高声议价。
一股鼎盛至极的人道气运,化作肉眼不可见的金色华盖,笼罩着整座帝都。
斩仙台上,太白金星一眼便认出,抚须道:“此乃人道之巅,贞观年间。”
镜中,繁华街角,却支着一个格格不入的卜卦摊子。
摊主是个青年,一身洗得白的儒衫,面容清癯,气质温和。
他便是此世的林澈,袁澈。
摊位旁没有“铁口直断”的招牌,只挂着一面半旧的布幡。
幡上八个工整的楷书:一卦一善,不取分文。
他不像在做营生,更像在修行。
每日出摊,他都会先朝着南方的方向,双手合十,口念:“南无地藏菩萨摩诃萨”然后虔诚一拜。
拜的是地藏王菩萨那“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无上宏愿。
他立志以卜卦为法门,劝人向善,日积一德。
“先生,求您给算一卦吧!”
一个衣衫褴褛的妇人哭着跪倒在摊前,神情已近绝望。
“我的孩子……我的孩子走丢三天了!”
袁澈将她扶起,未曾多问,只递过三枚铜钱。
妇人掌心捂热,投入卦筒,铜钱落下,卦象已成。
袁澈静观片刻,抬起头。
“夫人不必惊慌,令郎无碍。”
他取过纸笔,寥寥几笔,勾勒出一张简图。
“往城东‘大槐树’巷子去,那里有个废弃的灶台,令郎贪玩,钻进去睡着了,此刻应该刚醒。”
妇人千恩万谢,将信将疑地去了。
不多时,她去而复返,怀里抱着一个睡眼惺忪的孩童,对着袁澈就要再次跪下。
“先生真是活神仙啊!”
袁澈轻轻一托,避开了她的大礼。
“幡上写着,不取分文。”
他抬手指了指不远处墙角下,一个抱着破碗打盹的老乞丐。
“你若真要谢我,就去给他换个新碗吧。”
“他那个,已经豁口了。”
妇人热泪盈眶,重重磕了个头,领着孩子去了。
这一幕,让斩仙台上的哪吒用胳膊肘碰了碰身边的杨戬,低声说:“这呆子,真是转了多少世,这脾气都一个样。”
杨戬只是静静看着,没有言语。
就在此时,三个不之客,来到了卦摊前。
为的,是一名身着白衣的秀士,面容俊朗,气质华贵,只是那双眼睛里,藏着一股非人的冰冷与傲慢。
他身后跟着两个仆从,同样趾高气扬。
这秀士,正是泾河龙王所化。
他今日心情不佳,听闻长安城里出了个不收钱的相士,便存了心来找茬。
“你就是那个‘一卦一善’的袁澈?”
泾河龙王用马鞭的末梢,轻轻挑了挑那面布幡,嘴角勾起一抹轻蔑。
“长安城里的相士,有一个算一个,全是骗子。”
“今天,本公子倒要看看,你这个不收钱的骗子,比那些收钱的,高明在哪里!”
他话语刻薄,引得周围路人纷纷侧目。
斩仙台上,孙悟空看得猴毛倒竖。
“这泥鳅好生无礼!竟敢小觑凡人善举!俺老孙若在,定要他尝尝棒子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