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知道自己……
知道自己体型和功夫上的差距不是公孙贺的对手,卫青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正面出击,而是从一开始的示敌以弱,而後暗中找公孙贺的薄弱之处,最终一击即中。
《孙子兵法》中云: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①
意思大概是说用兵之道在于千变万化丶出其不意。
所以,明明能征善战,却向对手装作软弱无能;本来准备用兵,却僞装不准备打仗。对手实力雄厚就要谨慎防备;对手强大就暂时避开其锋芒;对手若是容易冲动发怒,就设法挑逗他,使其失去理智。
卫青对战公孙贺时的表现刚好表达出了兵法中的一种策略,虽然有运用诡计和欺骗的嫌疑,通过模糊公孙贺的判断和防备,以出其不意取得了胜利,但这更让刘彻高看一眼。要知道,这种策略包含了多种手段,如僞装丶迷惑丶引诱丶威胁等,旨在削弱对手的意志和能力,从而获取成功。
当然也存在一开始刘彻对卫青的期待值太低,所以当卫青赢了公孙贺後,这才让刘彻略微高看了那麽一眼。
刘彻扬眉一笑,确实没想到刘陵所言非虚,举荐的人还有那麽几分本事。
刘彻熟读军事家孙子的《孙子兵法》,其中强调了运用诡计和欺骗的原则,以实现战争的胜利,其中的不择手段以达到目的为主要的原则更是搔中了他的痒xue。
大汉自建立以来,一直提倡的都是休养生息的制度,无论是文帝曾祖还是父皇景帝,对匈奴的态度都是能忍则忍,能让则让,尽量能不开战就不开战,因为大汉的国力并不具备出战匈奴的条件。
但自负凌云壮志的刘彻从年少时听太傅讲课,当太傅讲到高祖兵败白登山,吕後受辱乞信时,刘彻的血性就一下子被激到了最高,攥紧的拳头,发下“不报此仇,誓不为人”的震聩。
登基後,君临朝堂的刘彻踌躇满志,就准备大干一番,可是现实如一盆冰水,将他给浇了个透心凉。
少年天子,有权无势,头顶还压着一座信奉黄老之学的窦太皇太後,让刘彻所有的抱负都无法肆意妄为的施展。
刘彻知道若是想要夺回皇权,朝堂上和军队中都必须有坚定站在自己这方的势力,朝堂上公卿盘踞,外戚势大,想从窦太皇太後手上夺权有些难度,需要慢慢想法子,所以为了对付窦家这个外戚,刘彻擡起了自己的舅舅武安侯田蚡,让他和窦婴打擂台。
而军队中的势力窦太皇太後掺和不进去,但军中自有旧军功贵族集团掌控,只知道将军而不知天子,刘彻打算自己培养一些人才,从而和军中的旧贵族抢夺军权,但这样的人才也不好找,刘彻只能看运气,遇到一个算一个,谁知道他运气居然还不错?这就有一个有几分急智的送上门来了。
更何况卫青年纪还小,若再跟在自己身边,经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必然会成为他刘彻的股肱之臣。
“好一招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确实英雄出少年啊,公孙贺,你输的也不冤,谁让你小看人呢。”刘彻笑着道。
公孙贺看皇帝的态度,也知道卫青肯定是在皇帝身边留下定了,他一个九卿之一的太仆,和卫青又没有什麽龃龉,何必为了一时的输赢得罪有淮南王翁主撑腰,被皇帝看重的近臣,所以憨憨的一笑,浑不在意皇帝的打趣。
就是,让你狗眼看人低。
刘陵确是没好气的乜了公孙贺一眼,随即担忧的看向卫青,关切的问道:“卫青,你没伤到吧?”
刘陵虽然也跟着雷被学了几日舞剑,但对公孙贺和卫青这样真正的搏击之术还是看不懂,只是觉得公孙贺皮糙肉厚的,卫青到底从小就亏了身子,营养不良的长大,混战中可别伤着了。
“翁主,青无事。”卫青摇了摇头,对着刘陵示意自己没有受伤,刘陵顿时放心了下来。
“无事就好。”刘陵笑着道。
卫青赢了比试,身为主人翁的刘陵很是与有荣焉,她骄傲的扬起了下巴,得意的瞧着刘彻,仿佛在说:让你看不起我们,看,还是我们赢了吧!
看着这样略有些孩子气的刘陵,刘彻哑然失笑,想起自己应承下了刘陵卫青如果胜了公孙贺就将他留在身边,沉吟了片刻,道:“朕一言九鼎,既然卫青赢了,日後就让他入南军做个侍卫吧。”
南军?好似是守卫宫殿的侍卫啊。
刘陵对汉朝的官职官位什麽的不太清楚,她只模糊的记得历史上卫青刚入宫的时候好像是从建章监做起的,後来加封侍中,太中大夫……
总觉得刘彻有些小气怎麽回事?
刘陵狐疑的看着刘彻,心里泛起了嘀咕,眼看卫青欣喜若狂,已经躬身行礼叩拜,还对刘彻感恩戴德的,刘陵厚着脸皮凑上去,在刘彻身边有些谄媚的说道:“堂兄,你看这职位是不是给的有些低了,我觉得凭卫青的本事日後肯定是能封侯拜相的大才,当个小小的侍卫也太屈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