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三七还是一九刘彻惊叹道:“……
刘彻惊叹道:“难怪晁错当年要提起所谓的‘革笥’了。”
桑弘羊无比赞同。
庞大的畜群为匈奴人提供了奶丶肉丶毛皮等生活物资,其中毛皮以及动物骸骨的加工与军事装备关系密切,动物皮被加工成皮革,制成皮甲胄,都做成了所谓的军备丶军需用来掠夺大汉的百姓和资源。
匈奴人从战国时期开始,就生活在草原之上,对草原的熟悉是中原的百姓所不能比拟的。那里的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气温低,风大沙多,只能适应多年生丶耐干旱丶抗低温的草本植物生长,很难进行粮食种植。
因而,那里生长的牧草丶荆棘丶苔藓丶灌木等植物,绝大多数都是人类无法作为食物直接食用的,如果从农业生産的角度来看,人类很难在那里找到生存的资源。
尤其是以匈奴为代表的北方游牧民族,在这些地区驯养草食动物,利用牛丶羊丶马丶等动物所具有的特殊的消化系统,把牧草转化为动物的营养,再从动物的乳丶肉丶毛丶皮丶粪中获取人类生活的资源,从而突破了严酷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制约,走上了专业化的游牧道路。
而这种游牧生活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迁徙移动性,通过移动,既能够使牲畜获得丰美的水草,躲避各种自然灾害,也使牧草不被畜群过度啃噬,让脆弱的草原生态及时得到恢复和休养生息。匈奴人畜养大量的牛羊,自然而然的要去寻找丶追随丰美的水草,而人跟随着牲畜的脚步“草美甘水则至,草尽水竭则移。以是观之,往来转徙,时至时去”。
牛丶马丶羊是他们最宝贵的财産。
马是他们打仗用的坐骑,还能用来运输物资,马奶丶马肉亦能作为食品食用。而羊具有逐水草而迁徙的移动性,可以大规模丶大范围饲养,且作为草食动物,只要有水有草就能生存。羊肉是他们最主要的食物之一,他们也会用羊皮做成的皮袄度过草原上寒冷的冬季,羊毛制成毛毡丶搓成毛绳,是制作蒙古包的主要材料。羊骨丶羊角可以制成一些日常工具和工艺品。
而刘陵来自後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俯视这个世界,自然比他们知道更多羊肉可利用的资源。羊乳除了可以去腥以後用来强身健体,还可以制成奶酪和奶油,留到冬季食用。羊毛拈成羊毛线,可以织成针织衫丶用来过冬的毛衣,还可以用来编制其他手工艺品。
刘陵还记得前世有一段时间非常流行毛线的针织,那个时候大街小巷无论是否在上班,妇人们手上都忙碌个不停,嘴上说说笑笑的,一件件毛衣制品就制作成功了。
尤其是记得当初上学的时候,冬日过某些节日或生日,同学们总是趁着下课的间隙手指翻飞,几乎一两天的时间,一条好看的围脖或者围巾就织成功了,那成就感反正刘陵是不懂,谁让她当时还没开窍,没有那个让她织围巾的人呢。
想到此处,刘陵心里一动,虽然现在才初夏,但她也可以提早准备了,总不能等到冬日了,卫青的一干同侪都有了家人给织的围巾自己却没有。
虽然刘陵还没想到为什麽自然而然的将自己摆在了卫青家人的位置上。
见刘彻对羊毛制品赞不绝口,刘陵却不气馁,打开肥皂和香皂给刘彻介绍起来,桑弘羊是亲眼看到刘陵是如何便腐朽为神奇的做出肥皂这样的东西,惊叹的同时再次沉默下来认真听取刘陵的意见,同时敲边鼓般的给刘陵当个忠实的捧哏。
“首先烧制草木灰熬制碱水,再倒入捣碎的生石灰搅拌均匀,放置一夜後取出上层的碱水备用。然後,将这些废弃的油脂内脏等物都切碎,放在大锅里用小火慢慢的熬,等放凉後再将碱水倒进去沿着一个方向不停的搅拌,使碱水和油脂充分混合,産生皂化反应。”
刚开始刘彻和桑弘羊还和认真听课的三好学生一样,慢慢的就开始觉得简单的以至于有些不可思议,待听到最後刘陵说什麽造化反应,两人的表情像是第一次听到高数的反应——一脸懵逼。
“等等,什麽是皂化反应?”刘彻不懂就问。
哪怕同样被震撼了三观,已经见识了一次刘陵这样那样的堪称不明思议的操作後,见到了眼前的最终实物,桑弘羊仍是摸不着头脑。
他是经济学家,但真的对化学什麽是一窍不通,这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啊。
三双眼睛互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刘陵发愁的想,这可让她怎麽解释。刘陵倒是想给两人当一回老师,但不想当一辈子,万一以後刘彻和桑弘羊再有什麽不懂的就问她,时间长了,刘陵也不敢保证自己会不会就突然说漏嘴,把自己也给暴漏在了刘彻面前。
刘陵决定当个没有师德的人,她无视了两人求知欲旺盛的眼神,接着讲述制作步骤:“当油脂逐渐变成黏糊的膏状後,就可以装入事先做好的模型中定型了,然後放置三日让肥皂充分凝固胡就可以脱模了,之後让其慢慢变硬皂化,一个月後肥皂就算是做好了。”
“至于香皂则是在制作肥皂的过程中加入了蒸馏的花露,具体步骤和制作酒精差不多,这点陛下应该是知道的。”
虽然刘陵仍然没有给自己解释疑难杂症的意思,但刘彻聪明绝顶,自觉已经领悟了什麽叫做皂化,慢慢变硬?怎麽听着有些荒谬?
但刘彻没有多问,去做肥皂和香皂的又不是他,他只要一声令下,吩咐下去後,自然有的是臣民给自己生産这些他需要的东西。
桑弘羊再一次被这堪称神奇的一幕震惊,同时对刘陵的聪慧有了一个深刻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