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晴慢慢解释,
“莜麦比小麦更耐寒耐旱,而且还耐贫瘠,还偏好寒凉气候,很适合咱们这里的气候和土壤。”
两人听的眼睛都亮了。
“可怎么很少听说这种粮食啊?能当主食吗?”
“有些本地人会种,可以当主食,比小麦还有营养,不过,也有缺点,就是产量不高。”
许军有点犯难,
“本来咱们种小麦产量就不高,再来个产量更低的,这还不如种小麦呢。”
林晓晴摇头,
“莜麦虽然亩产量低,但是无论是对土壤,还是对灌溉、肥料等,要求都很低。相比种小麦,可以省很多事,用生育的精力来开荒,扩大种植面积,这样付出同样的人力,绝对比种小麦划算。”
许军拿不定主意,看向一旁的张立强。
“团长,你怎么看?”
张立强沉思片刻,
“林同志,你能不能把你的设想写成一个可行性报告,我们开会讨论讨论。”
边疆的生产建设搞了好几年,却没什么成效,面对每年可怜的一点收成,他都不好向上面交代。
林晓晴的建议是一个改变现状的机会。
“可以。”
林晓晴做了三天助手,拿了三块钱,和六斤玉米面。
虽然东西不多,但她的能力第一次被人肯定,心里非常高兴。
从营地回家属院的路上,心里想着报告应该怎么写。
虽然秦谨行每月都给生活费,比周凯大方的多,也从来不问她把钱花哪里了,还剩多少,但是这种手心向上要钱的感觉她不想再感受一辈子了。
有了事做,林晓晴浑身充满干劲。
却不知道,她“挤掉”陈娟当了专家助手的事,被人传遍了家属院。
陈娟得到供工作,大家都很羡慕。
羡慕但不嫉妒。
她是城里人,还上过高中,是家属里学历最高的。
平时从不跟她们这些人混在一起,安静、清高。
大家对她虽然疏远,却有种尊敬之情。
认为她得到这份工作是应该的。
可没想到,只干了一天,就换成了林晓晴。
大家纷纷猜测中间有什么阴谋。
陈娟不爱出门,却有好奇的人上门来。
她害怕丢人,没说因为自己吃不了苦,干不了这活才换的人。
支支吾吾的说因为一些原因,她干不了了,所以,只能让林晓晴去干。
这话在别人听来,就是林晓晴用手段把活抢走了。
陈娟没否认,大家更认定了这种想法。
一时之间,许多人为陈娟打抱不平,骂林晓晴坏心眼。
也有一部分人,跟林晓晴有过交往,不相信林晓晴会这么做,但那些人把陈娟拉了出来。
陈娟第一次被大家这么拥护、同情、撑腰,她很享受这种受关注的状态,便说确实是林晓晴抢了她的工作。
于是,林晓晴这抢人工作的罪名就落实了。
大家纷纷表示要替她讨回公道,但陈娟怕实情被戳穿,坚决不让大家找王梅英和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