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定这孩子别看他在外人面前总是摆出一副严肃刻板、不苟言笑的样子,那不过是做给旁人看的罢了!在家里,他可是放松得很呢!”说着,崔氏轻轻地拍了拍王若弗的手,以示安慰。
一旁的韩文定见自己的行为惹得婆媳俩如此反应,不由露出一个得意的笑容来:“哎呀,母亲说得极是。我这不也是想跟娘子亲近些嘛,怎的就成了没个正形儿啦?”说完,他还朝着王若弗眨了眨眼,眼中满是柔情蜜意。
崔氏摆摆手,命丫鬟拿来一对玉镯,递给王若弗说:“这是给你的见面礼,日后好好过日子。文定你可不许欺负若弗!要是他哪里不好,若弗可要跟母亲说,母亲定会为你作主。”
韩文定则故意皱眉着向崔氏抱怨:“母亲,儿子莫不是您捡来的?瞧瞧,您儿媳不过进门一天,您眼中就没我这个儿子了,我可真是伤心。”
众人看他这样子,一阵哄笑。气氛也逐渐热烈起来。
王若弗接过玉镯,当场就戴在了手腕上,起身谢过婆婆。旁边的两个韩文定的婶娘也给了见面礼,王若弗都一一接下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时,门外传来一阵吵闹声。原来是府中的二少爷和三少爷听闻哥哥嫂嫂来请安,也跑来凑热闹。
韩端彦、韩良彦一进来便笑嘻嘻地说:“大哥大嫂新婚快乐呀。”说着还朝王若弗挤挤眼。
两人年纪都不大,大的不过十岁,另一个看着七八岁的样子,长相有五分随了崔氏,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
韩文定佯怒地拍了下两个弟弟的脑袋:“不许没规矩!要叫嫂嫂。”
众人又是一阵欢笑。随后王若弗让刘昆家的将见面礼给兄弟俩送上,给他们准备的是上好的文房四宝,还有趣味馆几样小玩意。
两人十分高兴的收下了,齐声道谢。
崔氏留他们在主院说了会儿话,叮嘱了一些夫妻相处之道和管理内宅之事。
王若弗一一应下,韩文定则在一旁时不时附和几句。
待日头渐高,两人才告退回自己院子,一路上韩文定还不忘逗弄王若弗,惹得她又是好气又是好笑,故意扭过头不理他。
韩相府作为京城之中数一数二的名门望族,其家规之严苛令人咋舌。
府中下人无一不是训练有素。
对于她这位刚刚嫁入相府、新上任的少夫人来说,下人们更是不敢有丝毫怠慢或不敬之处。
刘昆家的作为她的贴身管家,做事向来井井有条。她亲自指挥着众人将王若弗的嫁妆一一入库。
整个锦瑟院上下呈现出一种井然有序、尊卑分明的和谐氛围。
王若弗昨晚根本没有睡好,这会儿困的不行,直接回房补觉去了。韩文定看人睡下了,索性也脱了外袍上床抱着人一起躺下了。
嫁入韩家之后,日子过得倒也算平静。除了每晚睡觉时,总有某人纠缠不休外,其余方面并没生太多改变。
回门那日,王若弗倒是出了一趟门,王母看到她气色红润也放心不少。叮嘱她好好孝敬公婆,巴啦巴啦一堆。
余下的几天,天气冷了,两人也没有出门,夫妻二人如胶似漆地腻在属于他们自己的那个小院之中。
崔氏只是偶尔唤她前去陪伴闲聊几句,并不要她每日晨起请安,她也乐的自在。
这一日,阳光和煦,温暖宜人,明媚的暖阳洒落在庭院之中。王若弗忽然涌出难得的闲情逸致,于是吩咐身旁的彩佩将自己的古琴搬出。又将香炉点起,嗯!确实有那感觉了。
等彩佩将琴安置妥当后,她先将琴弦调好,微微垂眸,陷入沉思。
须臾之间,脑海中灵光一闪,她忆起如今身处《知否》的小世界之中。紧接着,那脍炙人口的《如梦令》便自然而然地浮现在心头。只见她轻轻抬起那双纤纤玉手,宛如行云流水般抚弄着琴弦。悠扬婉转的琴声瞬间流淌而出,与此同时,她朱唇轻启,轻声吟唱起来:
一朝花开傍柳
寻香误觅亭侯
纵饮朝霞半日晖
风雨着不透
一任宫长骁瘦
台高冰泪难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