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夏几人坐着驴车回到村里,就跟打了胜仗凯旋归来的将军似的。
王凤英回家,跟家里人唾沫横飞的描述了下红薯宴的壮观场景,带着意犹未尽的心情,又去了村口的老槐树下,不少妇人正在那里唠嗑纳鞋底。
她脸上的笑根本绷不住。
走过去一屁股坐下,叹了口气。
许婆子赶紧问她怎么了。
“我今天突然有种闺女长大的感觉,只要想想小夏以后可能会离开我,我心都能碎成八瓣儿。”
“怎么,小夏找到婆家了?”
其他人也好奇的探过头来。
“不是婆家,小夏以后不嫁人,我还想搁在家里多留几年呢,她要愿意我就招个上门女婿,不愿意反正家里侄子侄女的,有的是人给她养老。”
村里人听了面面相觑,这王凤英宠闺女也真是宠的没边了。
“我说的我家小夏啊,太厉害了。”
接着王凤英开始描述起红薯宴的场面,“整个清水镇有头有脸的人都来了,县太爷邀请的,我跟小夏还有她二嫂,从头一天就开始准备,晚上住在旁边的客栈,是衙门专门有人过来安排好,真干净,我们仨一人一间,晚上还有热水泡澡,里面毛巾、澡豆啥都有,你问问,我现在身上还是香的。”
坐王凤英旁边的人闻了一口,确实香。
村里人去镇上基本都是当天去当天回,除非镇上有亲戚,不然不会有人花那个冤枉钱去住客栈。
王凤英活了大半辈子也是第一次住。
“真是沾了我女儿的光,也是过上好日子了,说远了,咱们再说红薯宴。
县太爷坐主桌,那些老爷夫人小姐们穿的,我的天,衣服可太好看了,头上插满了各种各样的金钗,一根感觉都够我们吃好几年。她们言谈举止也好看,跟我们这些大老粗不一样。
本来那些人还看不起红薯,说是土疙瘩,吃了能噎死人。
结果我闺女做的几样吃食一上桌,那些人一个个都争抢起来,吃的干干净净。
结束的时候县太爷还请我闺女上去讲话,我在后面站着都吓死了,那么多人,要是我去肯定话都讲不出来。
但我们家小夏一点都没有怯场,上去一通讲,讲的县太爷带头鼓掌,夸了她半天。
明天会有好多人来看咱们种的红薯。
粮行的王掌柜让我闺女跟你们说,秋天收的红薯有多的,他全部要了,明天就来定契约。”
大家伙听的一愣一愣,那场面她们想想都激动,王凤英的闺女是真出息了。
可惜是个女娃,要是个男娃,怕是真能成一番事。
这么想着她们的心里又好受些。
反正早晚要嫁人的,出嫁从夫,以后也是别人家的人。
在听到后面粮行掌柜的事情时,大家不酸了,“真的假的?我们还没开始种,就有人要了?”
“真的,我闺女说的还能有假。”王凤英得意地昂着头,“你们挣钱了可要记得我闺女。”
“那肯定的。”许婆子一拍大腿,“不说别的,就说你家闺女这些天收野菜,我们大家伙都跟着挣了不少,别村都羡慕我们,还有人来打听呢,村里不少人家都帮亲戚代卖。
现在又有红薯,要我说啊,小夏做的这些好事就是进族谱都不为过。”
许婆子语出惊人。
“可是小夏是女娃娃。”有人提出质疑。
“女娃娃怎么了?男人做点事就人五人六,女娃娃就要藏着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