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时是宋时期的文学大家和书法家,如果这真是他用过的砚洗,那可太珍贵了。
夏鹏飞夸颜如意,“小颜你可太厉害了,隔那么远,你是怎么一眼就认出来的?”
颜如意谦逊道,“我就是觉得看着不象是猪食槽,就想过来看看,没想到竟然是个古砚洗。”
夏鹏飞哼哼两声,“等回去了,看赵老师怎么说。”
蒋东明脸上也漾出笑来。
他现在觉得颜如意就是个福星,只要有她在,就会有重大发现。
上次是发现个古瓷窑,就已经震惊考古界。
这次是苏轼的砚洗,又是重大考古发现。
妇女没想到这个不起眼,还没啥用处的石槽竟然真的是个古董。
她不知道苏轼是谁,不过听着年份应该是不短了。
她有点懵,跟蒋东明他们说了一声,跑出去喊她男人去了。
不大功夫,她男人就扛着锄头回来了,刘全贵跟他一块儿过来了。
蒋东明如实和他说了,这个砚洗,是个历史文物,收藏价值不大,但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至于这个砚洗是怎么来的,因为家里老人已经都去世了,男人也说不清这东西是咋到他家的。
反正自打他记事,这东西就在墙角放着了。
来历已经无法溯源了,但东西他们肯定要带走。
男人和媳妇进屋商量了一下,不大会儿,男人从屋里出来了,豪爽地对蒋东明说,“我跟媳妇商量好了,既然是个文物,我们不卖,无偿捐献给国家。”
男人和他媳妇都不要钱,蒋东明和夏鹏飞颜如意商量了一下,还是给了他们30块钱的奖励。
刘全贵找了几个青壮年,把砚洗抬到了村委大院,暂时放到了蒋东明住的那间屋里。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又去了附近的八里营,溪上村这些地方,多少也收到些东西,但都没有这个砚洗珍贵。
砚洗一直放在刘家沟村委,离开的时候一块儿带走。
砚洗太重了,刘全贵特意安排村里的拖拉机,把他们一路送到了市文物局。
拖拉机一路突突的开到了文物局的大院里。
把办公室的人都惊动了,刘局长和赵东升他们都从楼上下来了。
夏鹏飞没急着下拖拉机,坐在上面,拍着那个砚洗,大声道,“这趟去的可太值了,发现了一个大宝贝,看到没,就是这个,砚洗,宋苏轼的。”
有人问他是怎么发现的,夏鹏飞眉飞色舞的把经过讲了一遍,最后感叹道,“说起来还真是险,那家人嫌放着碍事,这几天还打算把它给扔了,幸好啊。”
赵东升心里有点不是滋味,这如果真是苏轼的砚洗,那蒋东明他们这次的功劳可就大了。
如果不是颜如意,这功劳原本也有他一份!
气得甩手上楼了。
刘局长招呼几个青壮年,把砚洗抬下来了,一直抬到了鉴定中心。
还要经过进一步的鉴定,才能确定到底是不是宋时期的砚洗。
等到完全确定了,才会对外公布,然后移交给博物馆。
蒋东明给夏鹏飞和颜如意放了半天假。
颜如意的自行车还在车棚里放着,她去车棚推自行车。
文物局的车棚在东南角,外边种了一排灌木丛,灌木丛有一人来高。
颜如意过去的时候,听到车棚那儿有人说话。
等到走的近了,听到是沈志民和唐艳娜。
这是知道上班时间很少有人到这儿来,所以躲这儿约会来了?
就是这约会听着象是吵架。
唐艳娜伸着手,拦着沈志民不让他走,“我不会跟你分手,我知道你现在遇到了难处,我不怕,不管有什么难处,我都会和你一起扛,没有谁能拆散我们!”
沈志民非常烦躁。
这段时间,他家里是祸不单行,不好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
先是化肥厂,说他们不是化肥厂的职工,一直住在化肥厂家属院,其他职工有意见,不让他们住了,让他们找地方搬走。
后来他妈,又因为造谣诽谤归国华侨,被带到派出所关起来了。
古书胜给他批了假,叫他回来处理家里的事。
他妈造谣的事,好些人都听到了,是板上钉钉的事,他还能怎么处理?
有时候他自己都觉得他妈的嘴有点欠,什么都是张口就来,从来都不考虑后果,关几天也好,长长记性,要不然以后指不定又要捅出多大的篓子。
闲下来的时候他复盘了一下,自打和唐艳娜处上对象,他就没顺过,处处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