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潜接过手机,屏幕上显示的是手写输入的界面,他指尖落在屏幕上,没切换输入法,就着陈卓川常用的手写模式,笔画流畅又端正地写出自己的名字。
“好了。”写完后他把手机还回去。
陈卓川看着备注栏里完整的“商潜”两个字,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原来商老师全名叫这个。
他忍不住小声念了一遍:“商潜……”
念完又自己乐了,觉得这人不仅人长得好看,连名字都这么顺耳。
商潜把门打开,转动轮椅往里面挪了挪,“那我先进去了。”
“哎好!”陈卓川看着他进门,又补了句,“商潜……老师,晚安啊!”
说完自己先愣了,觉得直呼名字好像有点唐突,可话已出口,只能眼睁睁看着商潜对他笑了笑,然后听见一声轻浅的“晚安”,门便轻轻合上了。
他站在原地摸了摸后脑勺,傻乐了半天,也不知道在乐什么,就是觉得挺可乐的。
为了摆摊做准备,陈卓川第二天一大早就爬了起来,天刚蒙蒙亮就揣着钱出了门。
他先去了旧货市场,蹲在角落里跟老板磨了半天价,终于把一辆看着还算结实的二手三轮骑回了家。
车身上的漆掉了大半,车斗里还有点锈迹,但踩起来顺溜,价格也不贵,陈卓川觉得自己捡着宝了。
回来后他没歇着,翻出工具箱里的锤子、扳手,叮叮当当忙活起来。给车斗加了层木板当台面,又在边缘钉了圈挡板,防止东西掉下去。
下午他又骑车去小商品市场,挑了装糯米饭的保温箱、带格子的馅料保温盒,还有饭团打包纸和塑料袋,需要的用品一样样备齐。
等把这些都折腾完,太阳都快落山了。
陈卓川擦了把脸上的汗,看着眼前改头换面的小摊子,车斗里摆着洗干净的保温箱,收款码也都提前打印出来贴在了挡板上。
他往后退了两步,叉着腰笑了,掏出手机对着改装好的小三轮咔嚓拍了两张,点开和商潜的对话框发过去,发过去一条语音。
“搞定!明天就能出摊卖饭团了。”
没过几秒,商潜回了个厉害的表情包,后面跟着一句语音:“祝顺利。”
清润的声音从听筒里流出来,陈卓川下意识把手机往耳边凑了凑,听完还不满足,又按了次播放键。
“祝顺利。”
三个字不疾不徐,像一阵清风袭来。陈卓川甚至能想象出商潜说话时睫毛垂着的模样,肯定是特别特别好看的。
他捏着手机,站在三轮车旁傻乐了半天,直到手机屏幕暗下去,下意识地摸了摸耳朵,有点烫烫的。
他抬头看了看天,太阳躲在云层后面,风里带着点凉意。
“怪了,”他挠挠头,“这天也不热啊。”
第146章
卖糯米饭要提前两三个小时开始准备,第二天早上陈卓川起床后先把丁盼送到学校,然后蹬着三轮往回赶。
一进门他就扎进厨房,将淘洗好的糯米倒进蒸锅,大火上汽后转小火慢蒸。
趁这功夫,他又开始准备馅料。案板上很快堆起一小排馅料,萝卜干、咸蛋黄泥、油条碎、花生米、腊肠、肉松,五颜六色的。
蒸锅冒起的热气模糊了窗户,陈卓川时不时掀开盖子搅两下,鼻尖萦绕着糯米的清香。等米蒸得颗粒分明,他赶紧关火,往箱子里铺上一层棉布,万事俱备,就等出摊了。
十一点,陈卓川准时蹬起三轮车。
没多会儿就到了A大门口,他远远就看见路边已经支起了不少摊子。卖烤冷面的正往铁板上刷油,炸串摊的油锅冒着热气,还有推着水果车的大爷在摆果切。
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停稳车,手脚麻利地卸挡板,把装糯米的保温箱打开,一股清甜的米香飘散开。
旁边刚巧又来了辆小三轮,“吱呀”一声停在他旁边。那车装扮得花哨,车身上贴着亮眼的卡通贴纸,还挂着块醒目的招牌,写着“馍馍哒”三个字。
陈卓川盯着那三个字看了两眼,没琢磨出什么意思,直到瞥见旁边画着个圆滚滚的馍馍,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卖肉夹馍的。
摊主是个青年,戴着顶印着笑脸的鸭舌帽,跳下车就冲他咧嘴笑:“哥们儿,新来的?”
陈卓川看了他两眼,心里暗叹一句,最近碰见的好看人真是不少,商老师是斯文的好看,眼前这位是鲜活劲儿的好看。
不过真要论起来,他私心还是觉得商老师更符合自己的审美。
心里转着念头,嘴上已经应道:“是啊,今天头一天来。”
“巧了,”青年一边麻利地支起摊子,一边跟他搭话,“我卖肉夹馍的,叫冯文青,搁这儿摆了小半年了。”
陈卓川闻言笑了:“俺叫陈卓川,咱们以后就是邻居了。”
冯文青往他的车斗里瞅了瞅:“你这是卖什么的?”
“糯米饭团。”陈卓川掀开保温箱盖,露出里面的糯米和各色馅料,“刚蒸好的,你闻闻?”
一股清甜的米香飘过去,冯文青吸了吸鼻子:“嗯,挺香。”他话锋一转,“不过你这摊子看不出来是卖什么的,应该弄个显眼的招牌,再弄个价目表。”
陈卓川看了看周围,果然,周围的摊子都花里胡哨的。前面卖烤冷面的招牌红底黄字,老远就能瞧见,卖豆浆的车头上也支着块木板,写着“现磨豆浆”四个大字。
再看看自己的摊子,保温箱、打包纸倒是样样齐全,可光秃秃的啥也没写,难怪刚才有学生路过时只瞟了两眼就走了。
他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倒把这茬忘了。”
“没事,”冯文青一边揉着面团一边说,“你可以等下午收摊了找块硬纸板,用马克笔写上你的摊名,再把价钱标上。”
陈卓川点点头,记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