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没什么,只是我一个朋友的生意,跟日盛集团有点业务往来,最近好像不太顺畅,所以想多了解一些情况。”
王杰最终还是选择了隐瞒。
他不能,也不愿,把刘依琳置于危险之中。
这份人情,他现在还不起,也不敢欠。
电话那头的刘依琳似乎松了口气,但语气里还是带着一丝怀疑。
“是这样吗?那你让你朋友小心一点,孙海涛这个人,风评不太好,而且最近确实麻烦缠身,离他远点比较好。”
她没有再追问。
“我知道了,谢谢你,依琳。”
王杰说道。
“对了,还有一件事,可能需要你帮个小忙。”
“你说。”
“你认不认识,或者有没有门路接触到,市里负责城市规划或者环保审批相关的部门的人?”
王杰提出了另一个请求。
既然孙海涛那边直接接触风险太大,或许可以从外围入手。
比如,那个卡住物流园项目的环评报告。
如果能了解到负责审批的领导的具体想法,或者通过某些渠道,把一些“新颖”的环保方案递到他面前,说不定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刘依琳这次没有立刻回答,似乎在思考。
“规划和环保。。。。。。我爸公司跟这些部门打交道比较多,我倒是认识几个叔叔伯伯。”
“不过,你想了解哪方面的事情?只是打听消息,还是想。。。。。。”
她的话没有说完,但意思很明显。
“只是想了解一下,关于大型项目环评审批的最新政策和流程,还有,那位负责审批的领导,比较关注哪些方面的问题。”
王杰解释道。
“我那个朋友的项目,也涉及到类似的问题,想提前做点准备。”
他把事情推到了“朋友”身上。
刘依琳沉吟片刻。
“行,这个我可以帮你问问看。”
“不过,可能需要点时间,而且结果怎么样,我不敢保证。”
她答应了下来,但态度依旧谨慎。
“没关系,能帮忙问问就非常感谢了。”
王杰达到了目的。
通过刘依琳这条线,去接触环保审批环节,风险相对可控,又能间接影响到孙海涛的命脉。
“那先这样,有消息我再联系你。”
刘依琳说道。
“好,谢谢。”
挂了电话,王杰靠在椅子上,感觉有些疲惫。
和刘依琳的这通电话,信息量巨大,也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杨超的背景,孙海涛的困境,省里的风波,这些都像是一座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
破局之路,似乎更加艰难了。
但王杰并没有绝望。
相反,困境反而激发了他骨子里的狠劲和韧性。
越是复杂的局面,越有可能隐藏着反败为胜的机会。
他需要更冷静地分析,更大胆地布局。
他重新梳理思路。
第一,香料厂这边,必须不惜一切代价维持生产,哪怕是找小作坊的高价原料,也要保证南海渔村的供应不断。这是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