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杭州粽子他甜咸都吃,豆腐脑甜咸糖醋……
八字胡被晾了两日,内心就忐忑了两日。
这块地当初是他爹买的,刚拿到地契老人家就撒手人寰了,他是家里独子,从小被母亲溺爱着长大,也不懂经营。
刚继承家産时他还有几分雄心壮志,想干出一番事业来,这些果树便是那时候让人种下的,他满心想着种树嘛,只要种进土里等它慢慢长大就能摘果子了,生意也是,只要铺子开在那里,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进账,于是很快又沉迷在秦淮河畔,温柔乡中。
也是他运道好,家底厚,不管不顾的享乐这麽多年,他还是个小有家资的富家翁,红颜知己满金陵。
最近他又看上某个画舫上新选出的花魁,赎金足足要三万两,而他只拿得出一万两银子来,这才把主意打在那块地上。
原本他算盘打得很好,那细皮嫩肉的买主一看就是金尊玉贵的小少爷,哪懂这田地买卖的行当,想狠敲一笔,一次性把缺的两万两搞齐。
谁知人家不是好糊弄的,直接就把他晾在这了。
想到画舫里千娇百媚的花魁,那盈盈于睫的泪眼,温声细语的安慰,八字胡心中似有几百只夜猫在抓挠,恨不得马上把人赎回家来狠狠疼爱一番。
想到这里,八字胡狠狠拔断了一根胡须,他心下一定,招来下人,“去,给那姓曲的传信,就说我忍痛割爱,一万两把那块地卖给他!”
——
这边曲花间收到传信,没再多说什麽,直接痛快的赴约签了契书。
钱货两清,八字胡继续想办法筹钱,曲花间则带着地契去衙门更改了名字,又登记了免税。
有穆酒给的免税文书在,衙役办事十分利索,很快便拿到了新的地契。
有了地契,曲花间便着手开始准备采矿事宜。
现在这个时代还没发明出火药,硝石最多的用途也就是入药,所以开采硝石矿就跟采药人上山采药一样,不受管控。
但硝石制冰是曲花间接下来几年的重要收入来源,为了避免方法外泄,硝石矿还是不能放在明面上开采。
于是曲花间对外宣称要用这片地种植葡萄,让人用栅栏团团围起来,隔一段距离修建一间小屋作为帮工们的宿舍。
既方便采矿,也能防止外人进入打探到消息。
山坡周围的地没有中间盐碱化严重,围着种上一圈葡萄藤,外面基本看不出什麽来,采矿工人除了新买来的奴隶,许多葡萄酒厂的工人也自告奋勇要来这边做工。
葡萄酒厂的工人也都是奴隶,自从被现在的主人买回来之後,他们虽然没能脱离奴籍,但已与普通百姓没什麽区别了。
有单独的宿舍,可以和家人住在一起,每十日可以休息一天,还有工钱可以拿,甚至衣服都不需要自己买,因为每个季节主人都会拨款让管事采购衣服发下来,逢年过节还会有节礼发放。
并且主人也不准他们叫主人,而是跟管事和帮工们一样叫他东家,只要好好做工,不做背刺的事,东家和管事们对他们也都是和颜悦色,从不打骂。
在曲家做工的这些日子,他们找回了作为人的尊严。
因着葡萄酒的特殊性,每年只需要做工三四个月,其馀时候都是调去其他厂里或者铺子帮忙,没有固定的岗位,工人心里难免缺乏安全感。
这一次听说有了可以长期做工的岗位,即便是在乡下,葡萄酒工人们还是踊跃积极,都要去乡下采矿。
曲花间想了想,冰块一年也就卖夏天几个月,这麽多人冬春夏三个季节采矿,秋天继续做葡萄酒,刚刚好,于是大手一挥,留几个人看场地,剩下的葡萄酒工人全都迁了过去。
加上新买的奴隶,还有常征分出来驻守的十个护卫,一共有上百人。
这些人一到地方便有条不紊的开始分头行动,擅长做饭的搭了竈头开始煮大锅饭,硕大的铁锅里,焖着满满一锅杂粮饭,旁边还有个小一些的铁锅,一位妇人挥着大锅铲来回翻动,锅里炖着芋头烧鸡,香香糯糯的芋头块染上鸡块的香味,惹得忙着添火的小孩儿不住的咽口水。
汉子们则在会建房子的同伴带领下开始夯土建房,初冬时节已经有些冷意了,但衆人额头上仍挂着汗水,干活十分卖力,有人听说今日的大锅饭有鸡肉,直起身子擦干汗水,悄悄将分泌旺盛的唾液咽下去,又埋头苦干起来。
其馀妇人们也没闲着,纷纷抡起农具开始锄地。
现在种葡萄已经来不及了,只能先把地翻出来养一养,开春就可以找来葡萄枝条扡插下去。
南方气候温暖,葡萄很好种植,有个两三年,又可以给酒厂增加一波産量。
曲花间去盯了几日进度,发现原先老吴从工人里提拔起来的一个小管事将诸多事情都安排得很好,便给他涨了工钱,往後继续负责采矿事宜。
小管事姓魏,心思细腻,处事周道,虽然是奴籍,但眼神精明,还藏着几分野心。
曲花间不怕他有野心,只怕他没能力,激励道:“好好干,我虽然不能给所有人脱奴籍,但一两个人还是没问题的。”
魏管事闻言一喜,连连弯腰行礼,说着不知从哪里学来表忠心的话,“多谢东家赏识,小的魏二娃,为东家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刚给人画了大饼的曲花间轻笑,“我一介商人,也没什麽肝脑涂地的差事给你办,你只要安分守己,做好我交代的的事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