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我靠种田养活二十万边军天已无涯TXT > 第87章 设镇 渔湖镇衙门开张了(第2页)

第87章 设镇 渔湖镇衙门开张了(第2页)

如今渔湖镇这个草台班子越来越大,需要的人才不少,但镇上数十万人也挑不出多少识字的人,正经读过书能担起事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虽说现培养人才慢了些,但聊胜于无,只是刚开始这两年就要辛苦这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了。

除了三个副镇长,其中一个名叫曹誉的小管事,被陈成极力推荐,最後也被任命为实习副镇长,负责给百姓断案和调解纠纷,类似于派出所长或是调解员这样的人。

渔湖田庄原本的几个管事和护卫队小队长也都领了相应的职位,如此,这样一个不伦不类的镇衙门就正式成立了。

衙门设立在水榭旁边,原先曲花间每次过来暂住的房子里,八间青砖大瓦房围成的小院子,被修整一新,在一片敲锣打鼓声中,曲花间用力拉开檐下的红绸,崭新的牌匾展露出来,上面刻着几个赤金大字。

渔湖镇衙。

——

镇衙门刚开张,就引来无数佃户的光顾。

*

张家的妇人怀疑李家的汉子偷了自家的鸡,听说刘家的小姑娘看见了,但她父母不肯让她出来作证,没有证据护卫队管不了,去县衙太远不说,还得挨十下杀威棍。

听说镇衙门是东家开的,张家妇人便让自己男人拉着李家汉子来找镇长断案,虽说最後没见到东家,是原先的曹管事现在的副镇长主持了公道,张家人还是千恩万谢地离开了镇衙门。

曹誉不仅是童生,还熟读大周律法,招来那刘家小姑娘问话後,又严词审问了李家汉子一番,罪证确凿,判了那偷鸡贼折算成银子赔了钱,还多给了一倍,最後还罚鞭笞三十。

*

张家人满意而归,又有下一波人踏进镇衙门。

陈家人是最初来渔湖镇那批佃户之一,在湖东那边开出二十亩好地,第二批佃户里有家姓王的,来这里後挨着他们家的地开荒,也开了十九亩,两年过去,陈家人的地只剩十九亩,王家人的地却变成了二十亩。

王家人直呼冤枉,他们家多出的一亩地是往北岸那边扩了扩,才凑成二十亩的,可陈家人非说是他们家将界石往西挪了。

两家为争田边地脚吵了许多回,甚至有次差点出了人命,这才被护卫队叫停,并亲自在两地中间设立了界石。

但他们都对这个处理结果不满意,最後曹副镇长亲自去了地里,才发现原来当初陈家人为了浇地方便,开荒的时候离湖太近,这两年雨水好,渔湖水位上涨,将陈家的地淹了一部分,这才少了一亩。

陈家不甘心田地变少,便打起了旁边地的主意,如此行径,令人不齿,最後因扯谎挑事被判全家成年男女鞭笞一十,并同王家人道歉,界石也挪回了原位,刚刚春播下去的庄稼也赔给了王家。

陈家人是哭丧着脸走出镇衙门的,得了公道的王家人则满面红光,回去後将副镇长大人的判断一宣扬,从此陈家人在左邻右舍中再也擡不起头来。

*

听闻镇衙门里的大人们都是东家的得力干将,俱都是明辨是非的青天大老爷,上衙门告状不仅不用挨受杀威棍,还能给苦主主持公道。

孙氏鼓足勇气牵着女儿走进了衙门。

她要状告丈夫尹大头谎报家世,骗婚吃绝户不说,还苛待妻女!

孙氏是家中独女,从小被娇宠着长大,父母不忍她外嫁,扬言要出二十两聘礼替她招赘。

尹大头得知这个消息後,谎称自己无父无母,年纪相当,又装得文质彬彬,为人和善,获得了孙氏一家人的好感,于是两人便这样成了亲。

可是等成亲生了女儿之後,尹大头便原形毕露,不仅不孝顺生了病的岳父岳母,还将自己的亲生父母接回孙家,原来他根本不是什麽孤儿,甚至还有一个几岁大的儿子。

孙氏的父母本就身子不好,怒急攻心後一个没多久就病死了,另一个很快也随老伴而去,独留女儿和外孙女受尹家磋磨。

家中财物也尽被尹大头掌握,为了养活女儿,孙氏不得不忍辱偷生,每日天不亮便起来干活,却连顿饱饭也没得吃。

甚至逃难的时候尹家人还几次想将她的女儿卖与他人。

孙氏忍辱至今,除了想将女儿养大之外,也是存了几分为自己讨公道的心思,如今总算看到了希望。

可此事已然时过境迁,当年的街坊邻居已然各自逃难,也没有什麽证据能证明这些往事。

尹家人咬死不承认此事,还倒打一耙说她是尹家娶来的续弦,不仅不善待前妻留下的儿子,还每日好吃懒做,搅得家宅不宁。

好在尹大头在渔湖镇安家後依旧死性不改,苛待妻女,现在的邻居都可以作证,好吃懒做的分明是尹大头。

尹大头一家对孙氏动辄打骂,孙氏每日埋头苦干,尹家开荒出来那十亩地多半是她们母女侍弄的。

这两年没有佃租,按理说家家户户只要不懒都能吃饱饭,可这对母子却是饿得皮包骨头,他们说的话孰真孰假,明眼人自有分辨。

证言证词俱在,孙氏得以脱离苦海,被判与尹大头和离,女儿归孙氏所有,且尹大头苛待妻女实有过错,家産田地七三分,孙氏七,尹大头三。

孙氏言明尹大头抢走了她的银簪子,此事邻居也可作证,但尹大头打死不肯拿出来,于是曹誉又判他拿出一亩地作为赔偿,此事就此了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