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十岁狸奴的十岁生日。
最终曲花间还是没有收下白珩的令牌,不过同意了几人回新学继续读书的请求。
令牌代表着赵无欢手下的忠心,可这份忠心,即使手握令牌,也只是这些人遵循赵无欢的遗志勉强投效罢了,曲花间并不稀罕。
见过了白珩一家人後,他才知道,这两兄弟竟然将父母也给带过来了,行李也带得不少,像是要搬到幽州常住。
接下来的几日,两支队伍一前一後各自赶路,互不干涉,终于赶在腊月初六到了渔湖。
曲花间离开渔湖的时候,就安排了陈成组织人修建城墙,如今已然完工,巍峨的城墙拔地而起,将改镇为县的城池圈了起来。
临近年关,进城买卖货物的人不少,即便已经是正午,城门外仍有不少人排队等着进城。
因为之前探子的事情,如今渔湖县进出城门都需要核验身份,本地人需得带上身份牌,外地客商则需要户籍地开具的路引。
衆人不想兴师动衆,便也排在队伍後面,陆续往前挪动,负责查验身份的门吏手脚麻利,动作十分迅速,很快便轮到了他们。
曲花间和穆酒坐在马车里,并没有露面,但门吏识得在前头开路的林茂,他恭敬地行了个礼,并没有因林茂的身份便玩忽职守,同样认真的核验了所有人的身份牌。
查验到池子衿和黄伯恩时,他们俩都没有路引,曲宝只好过去打了声招呼,说明两人是曲花间的客人,总算是顺利进了城。
曲花间前脚一到渔湖,後脚从前赵无欢的部下们也跟着来了。
虽然曲花间并没收下令牌,可白珩离开冀州之前曾放话,言明自己没有争夺天下之心,其他人若愿意,可以同他一般追随曲长安,若是不愿,也可自行离去。
白珩前往幽州後,接着池子衿在曲长安手下做事的消息也传到了冀州和并州。
这位可是昔日赵无欢身边的二把手,连他都投效了,其馀人还有什麽好说的,自然也只能追随而来。
乱世中,谁不想得遇明主,保全自身的同时一展抱负?何况曲长安本就是冀州出身,又有宽厚大方,善待百姓的贤名,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可以说当今的中原大地,割据一方的雄主好几个,名声最好的,便是曲长安,以及司州的安王了,其他人不说臭名昭着,名声也好听不到哪里去。
曲花间能有这样的好名声,还要归功于黄伯恩。
除了一开始那两篇文章以外,他在兖州待的那几个月,以及来到幽州後,看到两州一派繁荣景象,对曲花间渐渐有了好感,又主动写了几篇夸赞他的文章。
黄伯恩文采斐然,每每落笔,写就的诗文都会引来读书人的追捧,也让曲花间在外的名声从一开始的好坏参半,一边倒向正面。
他虽算是投效了曲花间,但并没有入仕的打算,在渔湖县安顿下来後,便去新学应聘了夫子一职,与石夫子一同就任大学院的夫子。
见到自己的偶像,石夫子十分激动,人一到渔湖便提着礼物上门拜访了数次。
他自身也是小有名气的学问大家,黄伯恩自然不可能将他拒之门外,一番相处下来,两人十分投缘。
往日里见谁都板着一张脸的石夫子失踪了,如今的他肉眼可见地欢快。
连赵平安写的文章都不能让他再开口骂人,最多便是在作业本上批一个大大的红叉。
黄伯恩进入学院後,收到所有师生的热烈欢迎。
郭垂文来请示曲花间,想将院长一职让给他,却被黄伯恩得知後拒绝了。
他已是古稀之年,并没有太多精力去处理当院长要做的那些事情,只求每日替学子答疑解惑,闲来养花逗鸟。
“承蒙曲大人关照,如今老夫衣食无忧,又身处桃源,这已是常人不敢想的好日子了,我已去信让家人都来此地居住,届时还得带孙子,更没精力管旁的事情了。”
这是黄伯恩的原话,但他还记得自己跟随曲花间来幽州的初衷,又道,“当然,恩虽老矣,但还勉强拿得动笔杆子,曲大人若有用得上老夫的地方,尽可吩咐。”
有他这句话,曲花间便满足了,他又不是周扒皮,非得让本该退休颐养天年的老者做些什麽。
便是他之前写的那些文章所带来的贡献,就足以让曲花间出资给他养老送终了。
除了黄伯恩,池子衿也去新学挂了职,与黄伯恩不同的是,他并没有住进学院专门为夫子们准备的宿舍,而是赖在曲府客院不肯搬走。
用他的话来说,自己孑然一身,夫子宿舍都是单独的一个小院,他一个人住着太浪费了,不如和其他幕僚挤一挤,还热闹些。
曲花间也懒得管他,只让负责盯着他的人看仔细了,绝不能让人有机会搞小动作。
这人生就一张自带亲和力的脸,又整日笑眯眯的,很快便与同住的幕僚们熟识起来。
後面冀州来的那些人在经过考核後,也住进了曲府,所有人很快便打成一片。
池子衿左右逢源,走到哪里都很吃得开,唯独曲宝两口子对他不假辞色,以及岑喜,虽是对他客气有加,但仍带着防备与忌惮。
这人可是仅凭三言两语就获得了齐王的信任,又多次献策坑害他们少爷,若非他带来黄伯恩有功,怕是早被林茂一箭戳死了。
偏偏他还没什麽自知之明,每每与几人碰上,都得凑上来东拉西扯地闲谈一番,林茂和岑喜还能耐着性子应付他几句,曲宝则每次都是白眼一翻,转头走人。
回到渔湖短暂地忙碌一阵後,便到了年关,渔湖县一如既往的喜气洋洋。
这一年镇上举办的灯会比去年还要热闹,甚至县令陈成还主持举办了一场娱乐性质的比赛,邀全城百姓参与和观摩。
比赛种类有许多,诗会丶猜谜丶蹴鞠丶寻物丶射箭和比武应有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