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时段
陈谷雨静立一旁,默然不语,也是一种支持。
恰此时,三姑婆扛锹排衆而出,颤巍巍却气势十足,指着二人便骂:“咄!还要脸不要?谷雨娘子仁心白送,谢郎君善心救那些快冻死的!你们有粮有衣,还争抢活命东西?良心叫狗吃了?谁再为难谢郎君,老婆子拼着这把骨头,也要开祠堂评理!”
三姑婆辈分高性子刚直,一番怒斥掷地有声,顿时镇住二人。
周围村民纷纷附和看向陈谷雨,那二人见犯了衆怒,讪讪缩回人群。
陈谷雨却不想就这麽算了,她看向里正,轻笑:“里正大人,这棉花可是我家的?”
里正点头:“正是。”
陈谷雨:“我夫郎想给谁就给谁,哪还需要遵循什麽规矩,可对?”
里正脸都不由自主地红了一下,“契主大人所言正是。”
周围衆人立刻噤了声。
风波平息,谢晚舟暗舒口气,继续分派。
陈谷雨看着他挺直侧影,眼底掠过赞许。
此时,村口马蹄声又起,县令与柳青联袂而至,满面喜色。
县令目光扫过院中棉山,眼中精光闪烁:“好!陈娘子不负契地之望!此棉品相极佳!”热切道,“县中慈济堂孤寡老幼冬衣匮乏,本官厚颜,代他们求购些棉絮,只求价钱公道。”
陈谷雨含笑应允:“大人心系黎庶,草民感佩。此物能为孤老稚子御寒,亦是物尽其用。大人需用几何,尽管吩咐就是。”
县令大喜称谢。柳青亦欣慰点头。
忙完棉花分配事宜,立秋时节就到了。
暑气未消,早晚却已沁凉意。
李家坳全村进入了开镰刈获之期。
这片受地母眷顾青白契地,在陈谷雨精心规划与地晶运转下,迎来了令人目眩的丰饶。田畴间金波翻涌,谷穗垂首,闪烁着金子般光泽。新垦山林更是宝藏,耐寒梨枣山楂挂满枝头,红黄相间,果香馥郁。
禽场里鸡鸭成群,羽毛鲜亮,禽蛋在草窝堆成小山,生机勃勃。
而那曾引钦差瞩目的棉田,更显惊人生命力。
经精心照料与契地滋养,入冬前,第二茬收获竟比首茬更丰硕!
棉桃硕大,絮朵莹白丰盈,远望如铺陈大地的暖云,簌簌倾筐,很快在院中垒起数座巍峨“雪山”,日曜之下,几欲灼目。空气里浮动着新棉暖香,糅合日精地气。
丰收喜悦笼罩全村,更惠及县里。
陈谷雨初心不改,更慷慨宣布:依前例,山林禽蛋瓜果丶契地粮棉之利,皆取三成,不仅周济村中鳏寡孤独丶失怙幼童及县里的慈济院。
此番分派,规模远胜夏末时节。
谢晚舟再次担起责任,依据名册实情,细致规划。
他眉眼间沉稳条理,已褪青涩隐忧,添了持家的从容。
消息传至县里,县令与柳青深受触动。
尤其县令,念及慈济院孤儿孤老,感佩陈谷雨仁德,竟于忙碌清晨,轻车简从亲至李家坳。
“陈娘子,本官与柳先生今日前来,非为公事,实感佩娘子仁心,愿尽绵薄,助晚舟郎君分派物资,也算为县中孤寡略尽心意。”县令笑容煦然。
陈谷雨眸露讶异,随即欣然应允:“大人与柳先生亲至,草民不胜荣幸。有二位相助,此事必更顺遂。”
于是契地边缘凉棚下,出现奇景:县令挽袖点数禽蛋,柳青持册与谢晚舟核对,陈谷雨调度装车送往慈济院之物。村中老幼见“贵人”同劳,无不称奇,对陈谷雨敬重更深。
“谷雨娘子真善心菩萨转世!”
“县尊大人都来帮咱们了!”
“谢郎君越发能干!”
这番温馨景象,让陈谷雨体会到身为父母官的女子所带来的温暖。
最起码她们把孤寡放在了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