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古代新闻工作者 > 升迁(第2页)

升迁(第2页)

不知是谁突然大喊一声,一嗓子把昏昏欲睡的谢怀川喊清醒。

谢怀川捏捏眉心:“嗯?”

“日前翰林院新修的科举书已经修订完成,是否要按照新版增印,请陛下定夺。”

是翰林院的翰林学士张司仁。

“哦?呈上来。”

科举参考书修订是惯例,每逢新科进士入翰林,都会修订一版。他对江幼宜写得话本子很感兴趣,能从中感受到生命的坚韧和不畏强权的斗争精神,他特地把这个差事指定给江幼宜,也是想看看她会不会给他带来什麽惊喜。

旁侍太监把书呈上来,厚厚一摞,谢怀川一一翻看,旧版的参考书增添了不少内容,能更好帮助学子理解,对比修订前的书册,这套书的辅导作用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

不过可能是谢怀川对江幼宜的期待太高,这套书虽好,还没能达到他想要的那种感觉。

他把翻过的书册放在另一边,继续往下翻。

接下来这些都是他没见过的名字,《八股详解》丶《策论大全》丶《优秀试帖诗集锦》丶《历届科举真题及优秀文章精选》,按层次分成了童生试丶院试丶乡试丶会试不同版本。

没错,就是这种效果!这一整套书,尤其是《策论大全》,里面的民生之策因地制宜,这哪是科举参考书,简直称得上是地方官员处理民生问题的指导手册,就该让他们人手一本!

有了这套书,何愁朝堂上没有实干之人!谢怀川把书合起来放到一边,看向下首:“不知阁老可有看过这套新修的科举书?”该是没看过,若是看过,根本呈不到他眼前。

“啓禀陛下,臣尚未看过。”

果然!不过没看过好哇。

谢怀川尚未说话,张司仁先行告罪:“啓禀陛下,是臣的疏忽,这套书是今日早朝前才修订完毕交给臣的,臣斗胆直接带到了早朝上,未通过内阁,请陛下恕罪。”

“一套书而已,何罪之有?现在拿给阁老看也是一样的。”谢怀川把单拿出来的旧版推到一边,由太监呈给了顾松涛。

顾松涛把书翻开,一眼就注意到增添的内容。

寒门和世家之所以在科举取中率上存在差异,是因为世家资源更多,这其中就包括对科考经义的解读。

世家代代传承,本身就有文化底蕴积累,家中子弟只是耳濡目染就能学到许多,再通过自身权势财力去招募顶级师资,对于经义的理解就更上一层。

而寒门的途径只有夫子和参考书。

这套书,增加了对经义的解读,也就无意中缩小了寒门和世家的差距。

怪不得张司仁要绕过内阁把书直接呈给皇上,不过寒门凭这一点点释义就想赶超世家,还差得远。

“改编这套书的人也算有点能耐。”顾松涛直接把书给了旁边的孙卓坤,“孙大人也看看吧。”

比起他,有人更不想让寒门冒头。

谢怀川看孙卓坤翻完了,问道:“孙阁老?如何?”

“回禀陛下,这书……很好。”

“既如此,那就按这版刊刻吧。”

孙卓坤不想让这套书刊刻,但这书一来增添内容不多,二来确实对学子有益,他找不出拒绝的理由,他看到案几上还有一摞书册:“陛下,那些也是吗?臣还没看过。”

“这些是朕让张大人寻来的最近民间时兴的话本子,莫非孙大人也对话本子感兴趣?”

孙卓坤一噎:“这倒是不曾……”

“两位阁老都说这书编得不错,也该对编书人有所赏赐,这起居舍人之位就给这编书人吧,张大人,这书是谁所编?”

张司仁拱手:“啓禀陛下,是今年新科探花郎,翰林院编修傅文松。”

谢怀川颔首:“嗯,那就擢升傅文松为起居舍人。”

吏部左侍郎赵同新和刑部右侍郎裴瑾傻眼了:“陛下,傅文松只是个七品,直接升任六品不合规矩。”

谢怀川往後斜靠在龙椅背上,手指搭在扶手上轻轻敲击:“这书是两位阁老都夸赞过的,编书人心有巧思,惠及全天下读书人,升任中书舍人不为过。”

“陛下英明!”首辅党一位大臣率先站出来支持。听说傅文松跟顾首辅家的长孙关系还不错,也算他们这边的人了,只要不落到次辅派就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