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锦枭讲的是什么 > 第95章 老国公出山(第1页)

第95章 老国公出山(第1页)

寒夜凄冷,镇国公府内却弥漫着比窗外凛冬更刺骨的寒意。风声鹤唳,人心惶惶。陛下虽在明面上褒奖了国公萧鼎天“大义灭亲”、“公正不阿”,将那毒妇沈氏下了大狱,但这份“殊荣”却像一把烧红的烙铁,烫得整个国公府坐立难安。

谁都知道,天威难测。今日的褒奖,或许就是明日问罪的引子。沈氏母族势大,其罪孽深重,陛下轻轻放下,只惩恶,却未深究家族,这本就透着不寻常。府中稍有见识的人都明白,这是风暴前的短暂平静,陛下那双天眼,正冷冷地注视着国公府接下来的每一步。一步行差踏错,便是万劫不复。

萧瓷坐在窗边,手里拿着一卷医书,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指尖冰凉。她能感觉到府邸四周若有似无的监视目光,比平日更密集、更焦灼。她知道,那是她那位好兄长萧景珩的人。

他既恐惧她这“变数”会引来更大的祸端,内心深处,或许又存着一丝连自己都不愿承认的、指望她能再次创造如治愈祖父那般奇迹的渺茫希望。这种矛盾,化作了无处不在的眼睛。

忽然,一阵压抑却整齐的脚步声打破了死寂。

萧瓷心头微动,悄然将窗推开一条细缝。

只见一行气息沉凝、身着旧式软甲的家卫,正无声而迅地接管府内各处的关键岗哨。他们的动作干净利落,眼神锐利如鹰,与府中原先那些散漫的护卫截然不同。这些人,萧瓷只在秋猎围场老国公的营帐附近见过零星几个。

是……祖父的人?

她正思忖着,主院方向传来一阵不小的动静,隐约夹杂着管事们慌乱后又强行压抑下去的请安声。

……

国公府书房,灯火通明,却气氛滞重。

萧鼎天独自坐在宽大的书案后,往日威严深沉的脸上,此刻只剩下难以掩饰的疲惫与挣扎。案上,摆着陛下褒奖的圣旨,金灿灿的绢帛,此刻却刺眼得很。沈氏被拖走时怨毒的眼神,家族前程未卜的忧虑,还有对那个他既愧疚又无法直面女儿……种种情绪交织,几乎要将他压垮。他以为大义灭亲能保全家族,可换来的,却是更深的不安与帝王的审视。他这一步,究竟是对是错?

“吱呀——”

书房的门被无声地推开。

萧鼎天不悦地蹙眉,正欲呵斥何人敢不通传便闯入,却在看清来人时,猛地站起身,脸上闪过惊愕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窘迫。

“父亲?您……您怎么来了?”他声音干涩,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衣袍,仿佛想在那位久不问事的老人面前维持住一家之主的体面。

老国公萧震,身着赭色常服,外罩一件玄色大氅,手持先帝御赐的蟠龙杖,缓步而入。他须皆白,面容清癯,但那双微眯的眼眸开阖之间,却无半分老迈浑浊,只有历经沙场与朝堂沉淀下的威严,利得像能剖开人心。

他目光扫过儿子脸上的憔悴,扫过那卷明黄的圣旨,最后定格在萧鼎天强撑着的镇定上,并未回答他的问题,只是淡淡开口,声音沙哑却带着千钧重压:“陛下的褒奖,听着可还舒心?”

萧鼎天脸颊肌肉猛地一抽,羞愧难当,深深低下头:“儿子……儿子知错。若非儿子治家不严,纵容沈氏至此,何来今日之祸?如今虽看似平息,实则如履薄冰,儿子……心中惶恐。”

“惶恐?”老国公哼了一声,蟠龙杖轻轻顿地,出沉闷的“咚”声,“我看你是被那‘明君贤臣’的戏码糊住了心!陛下为何只拿沈氏,却不动萧家根基?当真是念你‘大义灭亲’?他是要看看,没了那毒妇,你这国公爷,还能不能撑得起这镇国公府的门楣!看看我萧家子弟,是会因此感恩戴德、更加忠谨,还是会自乱阵脚,授他以柄!”

字字句句,如惊雷炸响在萧鼎天耳边,让他瞬间冷汗涔涔。他并非蠢人,只是近日被一连串变故搅乱了心神,此刻被老父点醒,立刻明白了那褒奖背后的冰冷算计和巨大风险。

“父亲……那如今该如何是好?”萧鼎天的声音里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依赖。无论他平日里如何威严,在家族存亡的绝大危机面前,眼前这位老人,才是真正的定海神针。

“如何是好?”老国公目光锐利,“雷霆雨露,俱是君恩。陛下要看,那就做给他看!让他看到,萧家乱不了,垮不掉!即便家主一时失察,自有老朽出来整顿门风!”

他话音未落,蟠龙杖再次顿地,声音斩钉截铁,如同军令传出书房:“传我命令:即日起,府内一切防卫由我的老亲卫接管,凡有妄传消息、心怀异动者,一律按家法重处,绝不姑息!各房各院,安守本分,无令不得随意出入,更不得私下议论朝事、窥探禁中!违者,视为背弃家族,逐出家门!”

命令一道道出,清晰果断,带着铁血的味道。原本因主母下狱、前途不明而有些散漫惶惑的下人,在这位老杀神的威势下,立刻绷紧了皮,动作都利索了几分。弥漫在府里的恐慌气息,竟真的被这雷霆手段生生压下去不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萧鼎天看着父亲,眼中闪过复杂的光芒,有羞愧,有庆幸,也有一丝松了口气的疲惫。

稳定完内部,老国公缓缓站起身。大氅拂动,带起一股冷肃的风。

“备车。”他声音沉凝。

“父亲?”萧鼎天不解,此时入宫,并非吉时。

“陛下给了‘褒奖’,老夫自然要入宫谢恩。”老国公目光沉静地看向窗外沉沉的夜色,缓缓道,“有些颜面,陛下只会给老臣。有些话,也只有我这把老骨头去说,才最合适。萧家百年基业,不能毁于一旦。这把老骨头,总还能为儿孙再挡一回风浪。”

他的话语里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和深沉的担当。那是一个家族底蕴的体现,是真正经历过风雨的耆老,在存亡之际挺身而出的魄力。他不是去求情,而是去“谢恩”,在谢恩之中,陈说利害,稳住帝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