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深,云川区的街道两旁,银杏树叶已染上浓郁的金黄。沈砚舟坐在区委书记办公室内,面前摊开着关于老旧小区改造进度的汇报材料。阳光透过宽大的玻璃窗,洒在红木办公桌上,映出一片温暖的光斑。
他揉了揉眉心,目光扫过墙上挂着的云川区规划图。这个位置带给他的不仅是权力,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上午刚结束的常委会上,关于招商引资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问题争论激烈,各方利益需要权衡,任何决策都牵一而动全身。
“书记,这是下午调研活动的行程安排。”秘书小陈轻叩门扉后进来,将一份文件放在桌上,“区实验二小的新校区建设已经竣工,您答应过去参加剪彩仪式。”
沈砚舟点点头,拿起行程表仔细查看。作为区委书记,他需要出现在各种场合,体现政府对教育、民生等各方面的重视。这些活动看似形式主义,实则不然。每一次公开露面,都是了解民情、树立政府形象的机会。
“通知教育局王局,剪彩结束后我要随机听一节课,不需要提前准备。”沈砚舟补充道,“另外,安排二十分钟与教师代表的座谈,听听他们实际工作中的困难。”
秘书略显惊讶,但很快记下要求。这种不按套路的检查方式,正是沈书记的工作风格——务实而深入。
与此同时,在市科技局的先进材料研究所内,林溪正站在实验室中央,凝视着面前巨大的环境模拟舱。她身穿白大褂,手持电子记录板,眉头微蹙地观察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
“林博士,第三组数据还是不稳定。”年轻的研究员小李指着波动曲线,“温度升至oo摄氏度时,材料表面出现了微小裂痕。”
林溪走近几步,放大模拟图像:“不是材料问题,是降温率设置不当。热应力集中导致的。”她快在记录板上写下几行计算公式,“调整冷却梯度,从每分钟降o度改为先快后慢,前三十秒降o度,之后每分钟降o度。”
团队成员立即执行指令。在政府部门搞科研与在企业不同,节奏可能稍慢,但稳定性更强,能够从事一些需要长期投入的基础性研究。林溪带领的团队负责的新型高温合金材料项目,正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展计划的一部分,对未来航空动机技术有重要意义。
“明天之前我要看到完整的稳定性测试报告。”林溪对团队说,“这次的结果将决定我们能否进入下一阶段的中试。”
工作时的林溪与在家中的她判若两人,专业、冷静、不容丝毫差错。只有眼角偶尔流露的柔和,暗示着她身为妻子与母亲的身份。
傍晚六点,沈砚舟准时结束工作。他特意叮嘱过秘书,除非极其紧急的事务,晚上不安排工作会议。这个习惯从他决定从商界转战政界时就已立下——家庭时间神圣不可侵犯。
他到幼儿园接星屿时,孩子正和小伙伴们在小操场上玩滑梯,见到爸爸来了,立刻飞奔过来,小脸上洋溢着纯真的快乐。
“爸爸!今天老师教我们唱了新的歌!”星屿牵着沈砚舟的手,一蹦一跳地说。
“是吗?那回家唱给爸爸妈妈听好不好?”沈砚舟弯腰抱起儿子,感受着那小小身体的温暖。
路上,星屿叽叽喳喳地说着一天的见闻,童言稚语中透露出对这个世界的无限好奇。沈砚舟耐心听着,偶尔提问,引导孩子思考。作为父亲,他深知陪伴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
到家时,林溪已经先一步回来了,正在厨房准备晚餐。她换了家居服,围裙系在腰间,长随意挽起,几缕丝垂落颈侧,在厨房的灯光下显得格外柔和。
“妈妈!”星屿跑过去抱住她的腿,“爸爸接我回家了!”
林溪转身笑着摸摸儿子的头:“洗手准备吃饭了,今天做了你爱吃的番茄牛腩。”
家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温暖而踏实。沈砚舟放下公文包,走过去自然地接过林溪手中的锅铲:“我来吧,你去休息会儿。”
夫妻相视一笑,默契自然。多年的相濡以沫,让他们无需多言就能理解彼此的心意。
晚餐桌上,三人分享着一天的所见所闻。星屿兴奋地表演了新学的歌曲,虽然调子跑得厉害,歌词也记不全,但在父母眼中却是最动人的表演。林溪简单讲了实验室的进展,沈砚舟则分享了区里教育工作的新动态。
这种交流看似平常,却是这个家的粘合剂,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彼此生活的脉搏。
饭后,沈砚舟陪星屿做幼儿园的手工作业——用树叶贴画。林溪收拾完厨房,加入他们,三人围坐在客厅地毯上,其乐融融。星屿的小手笨拙地涂抹胶水,沈砚舟耐心指导,林溪则帮忙挑选不同形状的树叶,拼出小动物的图案。
这一刻,区委书记的身份、科研专家的头衔都被放下,他们只是普通的父母,享受着天伦之乐。
睡前故事时间,星屿选了那本已经读了无数次的《太空探险记》。沈砚舟低沉的声音在儿童房里回荡,林溪靠在门框上,看着父子俩依偎在一起的背影,心中涌动着柔软的暖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等星屿终于入睡,两人轻手轻脚地退出儿童房,带上房门。
回到主卧室,沈砚舟从背后环住林溪,下巴轻抵她的顶:“今天累吗?”
林溪放松地靠在他怀里,摇摇头:“项目到了关键阶段,有点压力,但进展不错。”她转过身,面对丈夫,“你呢?区里工作还顺利吗?”
“老问题,新挑战。”沈砚舟简略地带过工作中的困难,不愿让家庭时间被工作烦恼占据。他牵着林溪走到阳台,秋夜的微风拂面,带来几分凉意。
夜空中有稀薄的云层,星星若隐若现。远处城市的灯火如同地上的星河,与天际交相辉映。他们并肩站在栏杆前,沈砚舟的手臂始终环着林溪的肩膀。
“时间过得真快,”沈砚舟忽然感慨道,“星屿都快五岁了。”
林溪侧头看他,眼中带着笑意:“是啊,刚送他去幼儿园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现在都已经会自己读简单的小故事了。”
沉默片刻,沈砚舟的声音变得更加柔和:“溪溪,你有没有想过咱们家再添个孩子?”
林微微怔了一下,没有立即回答。她望向远处闪烁的灯火,似乎在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沈砚舟继续轻声说道:“我知道你现在科研任务重,我的工作也越来越忙。但是每次看到星屿独自玩耍的样子,我就在想,要是能有个弟弟或妹妹陪他一起长大,该多好。”
林溪转过身,面对丈夫,目光中既有温暖也有忧虑:“我也想过这个问题。但是砚舟,我们现在的生活刚刚恢复平衡不久。你的政治生涯正处于上升期,我的项目也进入了关键阶段。再要一个孩子意味着什么,你考虑过吗?”
“我考虑过。”沈砚舟认真地说,“正是因为考虑过,才觉得现在可能是合适的时机。星屿已经相对独立,不需要像婴儿那样全天候照顾。我们的经济条件允许请人帮忙。而且”他停顿了一下,握住林溪的双手,“我知道这对你的事业会有影响,所以不管你做什么决定,我都会全力支持。”
林溪靠回丈夫怀里,轻声说:“我不是担心事业受影响。科研工作虽然忙碌,但时间相对灵活。我考虑的是我们能否给予两个孩子同等的关爱和陪伴,以及”她顿了顿,“现在的环境是否足够安全稳定。”
沈砚舟明白她指的是之前与kbr和“米诺斯”的那场暗战。虽然风波暂时平息,但阴影并未完全散去。
“我让人持续监控着各方面的动静,目前没有任何异常。”沈砚舟assurance地说,“而且正因为经历过那些,我更觉得家庭的珍贵和重要。生命中的美好不应该因为可能的威胁而放弃。”
夜风轻轻吹动林溪的丝,她沉思良久。
“让我想想,好吗?”最终她抬头看向丈夫,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感,“这不是小事,我们需要慎重考虑。不仅要考虑我们的意愿,还要考虑星屿的感受,以及实际的生活安排。”
沈砚舟点头,在她额头上轻轻一吻:“当然,这只是个提议,我们有的是时间讨论。”
他们相拥着,静静欣赏城市的夜景。远处,一辆救护车的鸣笛声由远及近又渐渐远去,提醒着这个世界的运转从不停止。
回到卧室,林溪躺在床上却难以入眠。沈砚舟的提议在她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作为一个母亲,她当然理解孩子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她又不得不理性分析这将给生活和事业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