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泉则认真地数着节拍,小脸绷得紧紧的。
邻居们看到这一幕,都忍不住微笑。有老邻居对沈砚舟说:“老沈,你现在可是我们院里最幸福的爷爷了。”
这份幸福也通过网络传递到了丽江。星宇和映真每天都会视频连线,看着父亲和孩子们互动的情景,既欣慰又思念。
“澜澜在昆明都不想回家了。”映真在电话里开玩笑说。
但令人意外的是,星澜虽然享受在昆明的时光,却从不会忘记在丽江的父母。每天晚上,她都会主动给爸爸妈妈打电话,分享当天的趣事。
“今天我做小老师,教弟弟们认字了。”她骄傲地汇报,“思源学会了‘大’和‘小’,思泉学会了‘树’和‘花’。”
这种在两个家庭间自如转换的能力,让大人们都感到惊讶。沈砚舟在某天的日记中写道:
“孩子们天生懂得爱的平衡。他们不会因为爱一边就减少对另一边的爱,就像阳光,照耀东方时并不会让西方陷入黑暗。”
十一月底,沈砚舟的复健告一段落,医生称赞他恢复得出奇地好。
“这要归功于我的健康小卫士们。”沈砚舟慈爱地看着三个孙辈。
为了庆祝,全家决定去拍一套正式的全家福。照相馆里,三个孩子兴奋地挑选衣服,争论着要怎么站位置。
最后拍出来的照片里,沈砚舟坐在中央,膝上抱着思泉,左手牵着思源,右手搂着星澜。沈玥和陆远航站在身后,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摄影师看着成品,由衷地说:“这是我拍过的最有温度的全家福。”
那天晚上,沈砚舟给每个孩子写了一封信,放进他们的成长日记里:
“给我的小卫士们:谢谢你们这个月的照顾。你们让爷爷明白,健康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灵上的。有你们的爱,爷爷觉得自己还能陪伴你们很久很久”
十二月的第一天,星宇来接星澜回丽江。分别时,三个孩子紧紧拥抱在一起。
“要记得每天做操哦。”星澜像个小姐姐一样叮嘱弟弟们。
思源用力点头:“我们监督爷爷!”
思泉悄悄把自己最喜欢的绘本塞进姐姐的行李:“给姐姐看。”
看着孩子们依依惜别的样子,大人们既感动又欣慰。血缘的纽带让他们相连,而共同的生活经历,让这份联结更加牢固。
回丽江的车上,星澜突然对爸爸说:“我觉得我们有两个家,一个在昆明,一个在丽江。”
星宇温柔地抚摸女儿的头:“是啊,爱让两个家变成了一个大家。”
这个“大家”的概念,在后来的日子里不断被丰富。通过频繁的视频通话,共享的相册,还有沈砚舟持续的书信,两地的家庭成员始终保持着亲密的联结。
有时是思源在视频里给伯父伯母展示新玩具,有时是星澜给姑姑姑父背诵新学的古诗,有时是沈砚舟同时在和两边的家人视频,仿佛大家真的共处一室。
爱,成了最牢固的纽带。它跨越距离,连接心灵,让分离的每一天都充满期待,让重聚的每一刻都格外珍贵。
长河奔流,支脉相连。而亲情,就是那条看不见却始终存在的河道,指引着每一滴水珠找到回家的路,汇入那片叫做“家”的海洋。
喜欢他的指尖江山请大家收藏:dududu他的指尖江山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