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他的指尖温热免全文免费阅读 > 第97章 归真(第1页)

第97章 归真(第1页)

初冬的朝阳透过晨雾,为云川区的街道洒下柔和的金光。林溪站在新落成的“归真园”入口处,看着第一批参观者好奇地走进这个没有高科技设备的特殊空间,心中涌起一种特别的期待。

归真园的诞生源于一次家庭对话。几周前,星宇在晚餐时突然问:“妈妈,没有心桥之前,人们是怎么生活的呢?”

问题简单,却让林溪陷入沉思。确实,在心桥网络覆盖云川区的每一个角落之后,新一代的孩子们几乎无法想象没有即时情感连接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我们会不会失去了什么?”沈砚舟那晚在视频通话中若有所思,“科技带来了无数便利,但也许我们应该保留一个空间,让人们记得并选择如何与技术共存。”

于是,归真园项目启动了——一个刻意限制高科技使用的社区空间,让人们体验和反思科技在生活中的位置。

园内分区设计:“静默区”禁止任何电子设备,鼓励面对面交流;“手工区”提供传统工具和材料,让人们亲手创造;“自然区”则让人直接与土地、植物和动物接触。

“妈妈,这里好像太奶奶家的照片!”小沈玥兴奋地在园内奔跑,对一切都充满好奇。

星宇则有些不安:“没有心桥,要是我想你了怎么办?”

林溪摸摸儿子的头:“那你可以走过来找我,或者写张纸条,就像爸爸妈妈小时候那样。”

开园第一天,最受欢迎的是“传统游戏区”。孩子们第一次体验到了不需要电子设备的游戏:跳房子、丢沙包、翻花绳起初有些不适应,但很快就沉浸在了简单的快乐中。

“没有全息投影,但好好玩!”一个孩子气喘吁吁地说,小脸红扑扑的。

大人们则在“手作坊”里重新现了手工的乐趣。木工、编织、陶艺这些需要耐心和技巧的活动,让人放慢节奏,专注于手中的材料和工具。

张奶奶成了编织区的志愿者老师:“现在的年轻人啊,手指在屏幕上划得飞快,却连个毛线球都绕不好。”但她教得格外耐心,仿佛在传递一种即将失传的智慧。

中午,大家在露天餐厅用餐。食物来自园内的“传统农园”,采用无高科技干预的方式种植和烹饪。令人惊讶的是,许多孩子第一次意识到食物不是从合成器里“变”出来的,而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

“胡萝卜是长在土里的吗?”一个小男孩惊讶地问,手里还沾着新鲜的泥土。

星宇和小沈玥被分到同一组,负责准备午餐的沙拉。没有自动切菜机,孩子们需要亲手清洗和切割蔬菜。虽然动作笨拙,却格外认真。

“自己做的饭特别香!”星宇骄傲地吃着带有自己刀工的胡萝卜条。

下午,园内举行了“无科技交流会”。大家围坐一圈,不使用心桥,只依靠语言、表情和肢体语言进行沟通。

起初很不习惯。许多人现自己表达能力退化了,习惯了心桥的直接情感传输,反而忘记了如何用语言准确描述自己的感受。

“我感觉就是那种”一个年轻人试图描述自己的心情,却找不到合适的词语,“要是能用心桥,你们一下子就明白了。”

但在主持人的鼓励下,大家慢慢找回了语言交流的节奏和魅力。话语中的停顿、眼神的交汇、手势的辅助——这些在心桥交流中被简化的细节,重新变得丰富而有意义。

最动人的环节是“书信时间”。大家用纸笔写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然后亲自交给对方。小沈玥画了一幅画给妈妈,上面是她们一起在菜园里的场景,旁边歪歪扭扭地写着:“亲手种菜,心开心。”

林溪眼眶湿润——这是女儿第一次用文字表达如此复杂的意思。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归真园出人意料地成为了云川区最受欢迎的地方之一。不仅是老人来这里怀旧,年轻人也现了“慢科技”生活的魅力。

心桥网络的数据显示,定期访问归真园的人,在使用心桥时反而更加高效和有意识。就好像通过体验没有科技的生活,人们更加懂得了如何有价值地使用科技。

“这不是反对科技,而是寻找平衡。”林溪在项目中期的分享会上说,“就像饮食需要多样化,我们的精神生活也需要不同的‘营养’。”

星宇和小伙伴们甚至起了一个“科技休息日”的倡议:每周有一天,尽量使用低科技方式生活。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倡议得到了许多孩子的支持。

“心桥很好,但有时候我也想一个人静静地想事情。”星宇解释道,“不需要别人马上知道我的每个想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