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听到朱云提到太子,就又纷纷倒戈。
朱云和太子关系密切,萧延和吴郡公主又有旧,这都是百官都知道的,但他们先前并不放在心上,只因觉得吴郡公主自然是和陛下丶太子一派的。
可最近这一年的瞬息万变,吴郡公主和东宫的嫌隙,和陛下的疏离,让他们渐渐察觉到了
隐藏在水面下的暗流。
他们中有不少人本就觉得谢宜瑶身上的那些「破例」太不合规矩,因此继续添油加醋着,希望陛下最好是可以把公主府也给撤了。
谢况就这样冷眼旁观着这一切。
第110章长刀出鞘(五)「我竟然不能轻易动你……
「豫章王逝世不久,皇子们尚幼,现不宜轻举妄动,还请陛下三思。」
说这话的是顾确。
他向来秉持着明哲保身的行事法则,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只做朝堂上的隐形人。
顾确和谢宜瑶的合作,按照他们最初的交涉,是该在谢义远北奔後停止的。因为松阳侯这一跑,短时间内再没有人能威胁到谢容的太子之位。
但顾确却以皇子们均还年幼,将来会有变数也未可知为理由,继续和谢宜瑶保持着往来。
他早就发现谢宜瑶本身也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候选。
顾确出手很大方,谢宜瑶当然也乐得和他继续合作,时不时也为他的仕途添砖加瓦。他们明面上的联系仍然不多,多是以顾确夫人的名义与公主社交的。
所以没人觉得现在顾确是在给谢宜瑶说话,只觉得他在秉公发言
而顾确的这句话,又确实说到了谢况的心坎里。
谢况摆了摆手,示意官员们安静下来:「诸位爱卿的意见,朕都知道了。」
官员们争吵的苗头这才被压了下去。
谢况又说:「景灿。」
崔晖站了出来:「臣在。」
「卿怎麽看?」
崔晖道:「陛下,吴郡公主事小,当务之急,还是该先处理好李侃之事,以免有後顾之忧。」
谢况的眼神看不出情绪:「那卿说,李侃是为何而反啊?」
文武百官都听出来皇帝不是真的想问这个问题,若是如此,他该去牢狱问李侃才对。
崔晖的眼神左右飘荡,不敢言。
谢况心下会意,没有为难崔晖,转移了目标:「柳公又如何看呢?」
一直沉默着的柳绾突然被点到,差点没反应过来。
柳涛事发後,柳绾选择大隐隐於朝,於诸多朝事不加一言,仿佛天地万物与他无关,他在朝堂上一直与人相安无事,因此就连萧弦在赴任以前,都和柳绾的关系有了缓和。
但他确信谢况说的是自己,因为这里现在就他一个柳家人能配得上被皇帝称呼为「柳公」。
皇帝真心想让他在百官面前就南豫州刺史造反一事发表意见,那柳绾也无处藏身。
「臣以为,李侃素来野心昭彰,对陛下心存不满,会有今日,只因他是不忠之臣而已。」
「那就是说,这完全是他个人的问题了。柳公可是这个意思?」
柳绾很恭顺:「是。」
谢况深深呼了一口气,对着百官道:「姑孰那边,朕以後自会有安排。李侃之事还需要再好好调查一番,才能再做定夺。」
众官员齐声道:「陛下英明。」
议事结束後,谢况将崔晖并其他几个心腹近臣,召到了文德殿。
「说吧,你们觉得李侃是为何而叛?」
有人道:「江左尚未从之前的贼乱中恢复过来,给了李侃可乘之机。」
谢况不置可否,看了看崔晖,示意他发言。<="<hr>
哦豁,小夥伴们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