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围拢过来,看着屏幕上那些焦黑扭曲的画面,纷纷皱起了眉头。
传统的痕迹几乎被大火和消防水龙彻底毁灭。
投影仪上的火灾现场照片:一片狼藉…炭黑、扭曲的金属、水渍…这难度系数直接拉满了啊。
技术员小王的电脑:疯狂建模还原现场…算力告急,cpu温度飙升。
“高温、燃烧、水浸…这简直是痕迹的坟场。”一位中方专家叹了口气
“dna提取都极度困难,更别说寻找纵火证据了。”
伊森凝视着照片,目光扫过那些碳化的梁柱、融化的塑料、以及那具触目惊心的尸体。他的手指下意识地轻轻敲击桌面。
他面前的照片:老弟又来了…这次是地狱难度副本啊…我尽力帮你感应一下那些远方的碎碎念…嗯…焦味…冷…等等!冷?
突然,伊森的目光定格在尸体脚踝部位一张极其模糊的特写照片上。
那里似乎粘着一小片没有被完全烧毁的颜色诡异的塑料薄膜残片。
而且周围的尸表皮肤呈现出与周围严重碳化不同的“低温灼伤”痕迹。
“放大脚踝部位,增强对比度”伊森立刻提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技术人员立刻操作。
图像被放大,那片微小的、半熔融状态的蓝色塑料片更加清晰,上面似乎还有细微的凸起纹路。
“这是…”李教授凑近屏幕。
“看起来像是某种…高强度冷冻包装袋的残留物?”另一位专家猜测。
“不仅仅是包装袋,”伊森眼神锐利,语出惊人
“这更像是…某种‘冷媒’快泄漏并接触皮肤后造成的瞬间低温灼伤痕迹!
嫌疑人可能用了液氮或者干冰之类的低温物质,在杀人后迅冷冻了尸体,试图延缓死亡时间,或…掩盖真正的致命伤”
这个推论太过大胆,让所有人都愣住了。利用低温犯罪?这手段太罕见了。
技术科的白板:快!笔给我,记下来,液氮干冰?局部冷冻?延缓死亡时间?
保温杯:卧槽!玩这么大?冰火两重天啊这是。
“而且,”伊森继续指向那片塑料残片
“看这残留的纹路,不像普通工业包装,像某种…定制ogo或符号的一部分。能不能尝试做三维复原?”
中方技术团队立刻被点燃了斗志。
虽然难度极大,但方向一旦明确,各种尖端技术立刻跟上。
高精度扫描、多光谱成像、ai辅助复原算法…所有手段都被用上。
伊森也全程参与,他那种对细微痕迹的直觉性把握,再次让中方团队叹为观止。
他总能精准地指出复原过程中哪些线条是噪音,哪些是关键特征,仿佛能直接“看”到它燃烧前的样子。
ai复原软件:加载中…脑细胞燃烧中…这美国佬指的方向还真准…快好了。
经过几个小时的奋战,那残片上的图案竟然真的被成功复原了大半
那是一个设计复杂的冰山ogo,下面还有一行模糊的英文花体字:
“cryo…”
“cryo…是‘低温’的意思!”
林枫立刻反应过来
“我马上查这个ogo!”
数据库快比对,结果令人震惊
这个ogo属于一家注册在欧洲,专门提供高端冷链运输和“特殊生物样本”存储服务的公司。
这家公司曾被多个国际情报机构标记为“可能涉及非法生物技术交易”
案件性质瞬间升级。
从可能的纵火谋杀,跃升到了涉及国际非法组织和高危生物物质的层面。
“立刻通知国际刑警组织和总部!”张队长当机立断。
所有中方人员再次看向伊森,眼神已经不仅仅是敬佩,简直像是在看一位洞察一切的“先知”。
他总能从最不可能的地方,找到那把最关键的钥匙。
技术科所有的设备:今日vp:伊森·米勒,sa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