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1937年日记 > 第4章 炮楼里的星火与未凉的热血(第2页)

第4章 炮楼里的星火与未凉的热血(第2页)

李明远没答话,转身往密林里跑。他知道这片山的地形,哪里有陡坡,哪里有陷阱,都是从《柳林镇志》里背下来的。子弹在耳边呼啸而过,他却像只灵活的猴子,在树影里穿梭,时不时回头放一枪,故意把追兵往反方向引。

跑到一处悬崖边,他突然停住脚步。身后的脚步声越来越近,黑绸衫男人的狞笑清晰可闻:“跑啊!怎么不跑了?我看你往哪跑!”

李明远回头,月光照亮他脸上的血痕(刚才被树枝划破的),突然笑了:“你们以为抓住我就赢了?”他从怀里掏出个油布包,高高举起,“这是你们特高科和伪军勾结的证据,早就藏在安全的地方了,要是我死了,明天全县的人都会知道……”

“胡说!”黑绸衫男人急了,举枪就射。

李明远早有准备,猛地扑向旁边的矮树丛,子弹擦着他的肩膀飞过,打在崖壁上迸出火花。他顺势滚下陡坡,身体撞在岩石上,疼得眼前黑,却还是死死攥着油布包——那里面根本不是什么证据,只是几张无关紧要的旧报纸,他在赌,赌黑绸衫心虚。

追兵的脚步声在坡上停了,黑绸衫男人在上面骂骂咧咧,却没敢下来——这陡坡太陡,下去容易上来难。李明远听着他们渐渐走远,才瘫在地上大口喘气,肩膀的伤口火辣辣地疼,像撒了把盐。

他挣扎着爬起来,往山后溪流的方向走。山路崎岖,他摔了不知多少跤,额头磕出个大包,裤腿被荆棘划破,渗出血来,和泥土混在一起,又冷又黏。可他不敢停,他答应了小石头,要去溪边找她。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李明远终于看见那条溪流,清澈的水流在晨光里闪着光。他踉跄着走过去,看见小石头正坐在大槐树下,抱着膝盖打盹,怀里还紧紧搂着那袋手榴弹。

“小石头。”他轻声喊。

小石头猛地惊醒,看见他满身是伤的样子,眼泪瞬间涌出来,扑过来抱住他:“师父!你回来了!我还以为……”

“我没事。”李明远回抱住她,声音里带着劫后余生的沙哑,“他们被我甩掉了。”

两人坐在溪边清洗伤口,冰凉的溪水激得小石头直哆嗦,却咬着牙不吭声。李明远看着她胳膊上渗血的绷带,突然想起历史上关于“柳林镇炮楼搜捕”的记载:“民国三十一年春,特高科围山三日,未获要犯,焚炮楼而去,山中余烬三月未熄。”

原来,那“未熄的余烬”里,也藏着他们的故事。

下午,老周带着游击队的人找到他们。看见那袋手榴弹,队员们眼睛都亮了,围着小石头问东问西,只有老周注意到李明远肩上的伤,还有他藏在怀里的油布包。

“这是……”老周打开油布包,看见里面的旧报纸,愣住了。

李明远笑了笑:“骗特高科的,让他们不敢追太急。”

老周却收起报纸,郑重地说:“就算是假的,也有用。咱们可以照着这个路子,伪造些证据,让特高科和伪军狗咬狗。”

李明远看着老周眼里的光,突然明白——历史或许有定数,但人的智慧和勇气,总能在定数里开出花来。

回到游击队的驻地(一个隐蔽的山洞),小石头帮李明远包扎伤口,嘴里还在念叨:“都怪我,要是我劈柴快点,你就不用守夜了……”

“不关你的事。”李明远按住她的手,认真地说,“是我太依赖‘记得’的事了,忘了他们也会变。”他想起那些被改变的细节——特高科提前搜山、王掌柜可能还活着(至少没在爆炸里找到尸体)、还有老周的新主意……这些细微的偏差,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正在一圈圈扩大。

夜里,山洞里的篝火噼啪作响。队员们围着李明远,听他讲怎么引开追兵,怎么用假证据唬住特高科,听得津津有味。小石头坐在他身边,把烤热的红薯塞给他,眼里的崇拜像星星一样亮。

李明远咬着红薯,突然觉得,或许他穿越过来,不是为了“改写”历史,而是为了让那些冰冷的文字里,多些活生生的人,多些温热的故事。就像这篝火,哪怕只有一点火星,也能照亮整个山洞,也能在寒冬里,暖热每个人的心。

几天后,柳林镇传来消息:特高科和伪军因为“内鬼泄密”互相猜忌,打了起来,死伤不少。老周说,这是用李明远的“假证据”推波助澜的结果。

李明远站在山洞外,望着柳林镇的方向,那里的硝烟已经散尽,隐隐能看见炊烟升起。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还会有更多的危险和挑战,但他不再害怕——因为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身后有小石头,有老周,有游击队的兄弟,还有无数像王掌柜一样,愿意为信念挺身而出的人。

这些人,才是历史真正的主角,是永远不会熄灭的星火。

喜欢年的日子请大家收藏:dududu年的日子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