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1937年日记 > 第8章 麦香里的炊烟(第2页)

第8章 麦香里的炊烟(第2页)

“好看!谢谢婶。”英子接过东西,小心翼翼地放进篮子里。

李明远在旁边的铁匠铺看镰刀,铁匠是个络腮胡大叔,抡着大锤“叮叮当当”地打铁,火星子溅得老高。“小伙子,要镰刀?”大叔停下锤,抹了把汗。

“嗯,要把锋利点的,割麦子用。”李明远拿起一把镰刀,试了试重量。

“这把刚打好的,淬火的时候多烧了会儿,硬得很。”大叔把镰刀递给他,“给你算便宜点,抵你那袋麦子就行。”

李明远付了钱,把新镰刀放进麻袋,又去杂货铺找英子,正看见她在跟卖花布的小贩讨价还价。她踮着脚,仰着脸跟小贩说:“再便宜点嘛,我就这点栗子了。”小贩被她磨得没办法,只好少要了两个栗子。

“买啥呢?”李明远走过去。

“给王婶的小闺女买块红头绳。”英子举起手里的红头绳,红得像团小火苗,“你看好看不?”

“好看。”李明远看着她眼里的光,觉得比红头绳还亮。

两人在镇上逛了大半天才往回走,英子的篮子里装满了东西,李明远的麻袋也鼓鼓的,装着镰刀、钉子,还有给张大爷买的老花镜。

路过河边时,英子停下脚步,蹲在河边洗手,河水清得能看见水底的鹅卵石。她把红头绳解下来,重新扎了个辫子,阳光照在她的梢上,闪着金晃晃的光。

“走快点吧,不然天黑前回不去了。”李明远催促道,心里却觉得,就这样慢慢走着,也挺好。

(四)

回到道观时,天已经擦黑了。张木匠正坐在门口的石墩上,眯着眼睛等他们,看见他们回来,赶紧站起来:“可算回来了,我还以为你们迷路了呢。”

“张大爷,给您买的老花镜。”英子把眼镜递过去,“您试试,看清楚不?”

张木匠戴上眼镜,拿起旁边的账本看了看,激动得手都抖了:“清楚!太清楚了!这字跟长了腿似的,看得明明白白!”

王婶的小闺女跑过来,扯着英子的衣角:“英子姐,你给我买的红头绳呢?”

英子笑着把红头绳给她扎在辫子上,小丫头对着水缸里的影子转了好几个圈,乐得直拍手。

老郑凑过来,看着李明远手里的镰刀:“新镰刀就是不一样,亮得能照见人。”他掂量了一下,“够沉,割麦子肯定快。”

众人围着他们问镇上的事,英子把麦饼分给大家,李明远则把钉子递给张木匠,张木匠摸着钉子,说要连夜把板凳做好。

灶房里,王婶正在煮栗子粥,新麦磨的粉煮的粥,稠稠的,撒上把栗子,香气飘满了整个道观。英子帮着烧火,看着火苗舔着锅底,忽然想起李明远编的麦秸刺猬,伸手摸了摸兜里,刺猬的刺硌着手心,却很舒服。

“英子,啥呆呢?”王婶笑着问,“是不是跟李明远在镇上玩得开心呀?”

英子的脸“腾”地红了,赶紧摇头:“没有,就是在想明天该去给麦子翻土了。”

王婶笑得更欢了:“翻土不急,我看啊,你俩挺合适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英子的心跳又开始加,她往灶里添了块柴,火苗“噼啪”跳起来,映得她脸更红了。她没说话,心里却像揣了块热乎的麦饼,暖融融的。

(五)

夜里,英子躺在西厢房的床铺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她从兜里掏出那只麦秸刺猬和歪耳朵兔子,借着窗外透进来的月光看着。刺猬的刺很整齐,兔子的耳朵虽然歪了,却透着股认真劲儿。

她想起白天李明远教她编麦秸时的样子,他的手很大,却很温柔,覆在她手背上时,她甚至能感觉到他掌心的纹路。她想起他咬麦饼时烫得直咧嘴的样子,想起他看着她时,眼里盛着的阳光。

“英子?你睡着了吗?”门外传来李明远的声音,很低,像怕吵醒别人。

英子赶紧把麦秸动物塞进枕头底下,小声应道:“没、没呢。”

门被轻轻推开一条缝,李明远探进头来,手里拿着个东西:“给你。”他把东西递进来,是个麦秸编的小篮子,小巧玲珑的,还带着个提手。

“这是……”英子接过小篮子,惊讶地睁大眼睛。

“装你的小兔子和小刺猬用。”李明远的声音有点不自然,“看你总往兜里塞,怕压坏了。”

英子摸着小篮子,麦秆光滑,编得很细致,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暖暖的。“谢谢。”

“不客气。”李明远顿了顿,又说,“明天翻土,我帮你。”

“嗯。”英子点点头,看着他关上门,才把小兔子和小刺猬放进小篮子里,摆在枕头边。

月光透过窗棂照在小篮子上,麦秆泛着淡淡的光。英子抱着小篮子,嘴角忍不住往上扬,很快就进入了梦乡。梦里,她和李明远在麦田里割麦子,金黄的麦穗在风里摇啊摇,她的麦秸兔子和小刺猬,就坐在田埂上,看着他们笑。

道观的夜很静,只有风吹过麦秸堆的沙沙声,像一温柔的歌。灶房的烟囱里,还飘着淡淡的麦香,和着月光,落在每个人的梦里,甜丝丝的。

喜欢年的日子请大家收藏:dududu年的日子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