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1937年的今天是什么日子 > 第4章 血与智的浇筑(第2页)

第4章 血与智的浇筑(第2页)

“河水源头上有咱们的蓄水池,暂时不怕。”张大爷沉着脸,“但二龙山那边得报信,赵队长他们怕是不知道。”

去二龙山报信,得穿过鬼子的封锁线,九死一生。李明远刚要说话,一个叫石头的年轻小伙站了出来:“我去!我熟路,能从后山的悬崖爬过去!”

石头才十七岁,爹去年死在煤窑保卫战里,娘身体不好,全靠村里接济。他平时话不多,却最是勇敢,上次埋地雷,是他主动要求去最危险的村口。

“我跟你去。”英子突然开口,“我认识赵队长,能说清楚情况。”

李明远想反对,却看见英子眼里的坚定。“小心点。”他从怀里掏出把短刀,“防身用,别硬拼。”

石头和英子趁着夜色出,走的是最险的悬崖路。岩壁湿滑,长满了青苔,石头在前面开路,用绳子把英子往上拉。爬到半山腰时,突然听见上面传来说话声——是鬼子的巡逻队。

“别动。”石头把英子按在岩缝里,自己也缩了进去。巡逻队的脚步声在头顶经过,手电光扫来扫去,差点照到他们藏身的地方。

等巡逻队走远,两人才继续往上爬。爬到山顶时,天已经亮了,二龙山的旗帜在晨光里隐约可见。石头却突然晃了晃,从怀里掏出个血窟窿——刚才在岩缝里,他为了护着英子,被流弹打中了肚子。

“石头!”英子抱住他,眼泪掉在他脸上。

“别管我……快去报信……”石头把手里的情报塞给她,嘴角涌出鲜血,“告诉赵队长……鬼子……从西边来……”

他的手慢慢垂了下去,眼睛还望着二龙山的方向。英子咬着牙,把他的尸体藏在岩缝里,用石头挡住,对着他的方向磕了三个头,转身往二龙山跑。

等她把情报送到赵队长手里,再带着游击队回来时,石头的尸体已经不见了——大概被巡逻的鬼子现,扔进了悬崖下的河里。英子站在悬崖边,看着湍急的河水,手里紧紧攥着石头留下的半块麦饼,那是出前王婶给他的。

“他是好样的。”李明远站在她身边,声音沙哑,“咱们会记住他。”

英子点点头,眼泪却像断了线的珠子。她忽然明白,稳固的后方不是用石头垒起来的,是用像石头这样的年轻人的血,一滴滴浇筑起来的。

(四)

松井见偷袭不成,又出了新招。他让人在镇上散布谣言,说村里藏着“共匪”,只要交出“共匪”,就能得到粮食和药品。还说“只要投降,既往不咎”。

村里果然有人动摇了。一个叫刘老三的汉子,家里孩子生了重病,急需药品,偷偷跑到镇上,想给鬼子报信,换点药回来。

这事被放哨的孩子看见了,告诉了李明远。老郑气得要去绑人,被李明远拦住:“他也是没办法。”

李明远找到刘老三时,他正蹲在自家门槛上哭,怀里的孩子烧得满脸通红。“我对不起大家……可孩子快不行了……”

“药的事,村里想办法。”李明远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里面是英子攒的退烧药,“先给孩子用上。”他蹲下身,看着刘老三的眼睛,“鬼子的话不能信,他们给你药,是为了让你带路,等占了村子,别说孩子,咱们谁都活不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张大爷也来了,把自己攒的几块银元塞给刘老三:“明天让英子去二龙山,跟赵队长要药,他们那里有军医。”

刘老三看着手里的药和银元,又看了看村里忙碌的人们——老郑在加固地道,王婶在熬粥,孩子们在清理陷阱,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疲惫,却没有一个人说要投降。他突然给李明远磕了个头:“我错了……我再也不糊涂了!”

当天夜里,刘老三主动要求去放哨,说“要赎罪”。李明远让他去了,还派了两个小伙跟着他。

后半夜,刘老三突然跑回来,喘着气说:“鬼子来了!这次是从东边的树林绕过来的,想偷袭地道入口!”

原来,松井见谣言没用,就想趁夜偷袭,还故意让刘老三看见他们从西边走,其实主力在东边。没想到刘老三幡然醒悟,把他们的行踪报了过来。

“好险!”老郑抹了把汗,“差点中了圈套!”

李明远立刻带人去东边埋伏。他们在地道入口旁的树林里埋了地雷,又在树上绑了土炸药,引线接到手里。等鬼子摸到离入口只有几十步远时,李明远大喊一声:“炸!”

地雷“轰隆”作响,土炸药从树上掉下来,在鬼子堆里炸开。松井没想到会被现,气得哇哇大叫,指挥着士兵冲锋。双方在树林里激战起来,枪声、喊杀声、爆炸声混在一起,震得树叶簌簌往下掉。

刘老三抱着捆柴草,冲到鬼子的机枪阵地前,点燃柴草就往里面扔,自己却被机枪打中,倒在火里,嘴里还喊着“别过来”。

李明远红着眼,举着机枪扫射,把鬼子的机枪手打成了筛子。英子在树上架着步枪,一枪一个,专打军官,松井的胳膊又中了一枪,被迫下令撤退。

战斗结束时,天已经亮了。刘老三的尸体被烧焦了,却还保持着扔柴草的姿势。村里人把他埋在石头旁边的山坡上,墓碑上没刻名字,只画了颗麦子——那是他生前最爱种的庄稼。

(五)

日子一天天过去,战斗还在继续。鬼子来了一次又一次,用了各种招数——炮轰、偷袭、下毒、造谣,却始终没能攻破村里的防线。溶洞越来越坚固,地道四通八达,粮仓里的粮食越来越多,甚至还在溶洞深处开了片小菜地,种上了萝卜和白菜。

这天,李明远和英子站在溶洞的石台上,看着下面忙碌的人们。张大爷在教孩子们认字,老郑在修理步枪,王婶在给伤员换药,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伤疤,眼神却越来越亮。

“石头和刘老三,没白死。”英子轻声说,手里捏着块石头留下的麦饼碎渣,那是她从悬崖下找回来的。

李明远点点头,看向远处的山林。松井的部队还在外面徘徊,像群饿狼,但他们再也不敢轻易进攻了。因为他们知道,这个村子里的人,不是靠石头和地道守住的,是靠一口气——那口气里,有对土地的爱,有对亲人的牵挂,有宁愿站着死也不跪着生的骨气。

“等赶走鬼子,”李明远看着英子的眼睛,“咱们就在这片山坡上,种满麦子,给石头和刘老三立块碑,告诉他们,咱们守住了家。”

英子笑着点头,眼角却滑下泪来。阳光从溶洞的缝隙里照进来,落在他们身上,也落在那些新种下的菜苗上,绿油油的,充满了生机。

她知道,稳固的后方,从来不是一朝一夕能建成的。它是用无数个像石头、刘老三这样的人的血,用一次又一次和鬼子斗智斗勇的较量,用对未来的信念,一点一点,浇筑起来的。就像地里的麦子,要经历风雨,才能扎根,才能生长,才能在秋天结出沉甸甸的穗子。

而他们,会像守护麦子一样,守护着这片用血汗换来的后方,直到把鬼子彻底赶出这片土地的那天。

喜欢年的日子请大家收藏:dududu年的日子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