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1937年几月几日 > 第1章 松火照夜余烬温茶(第2页)

第1章 松火照夜余烬温茶(第2页)

几个年轻人立刻七嘴八舌地补充:“我们还在附近瞅了,鬼子的巡逻队得后天才到!”“雪太厚,他们一时半会儿清不了路!”“那两车货,够咱们吃好一阵子了!”

苏老师眼睛一亮:“真的?”

“千真万确!”老郑拍着胸脯,“我让两个小子在那边守着,咱们现在就组织人去搬!”

李明远却皱起眉:“不对劲。鬼子撤退时向来谨慎,运输车怎么会平白无故翻在山口?”

老郑愣了一下:“难道是圈套?”

“不好说。”李明远看向苏老师,“苏老师,您带老人孩子在洞里守着,我跟老郑去看看。英子,你……”

“我也去!”英子立刻站起来,怀里的雪球被她搂得紧紧的,“我认识近路,穿林子比你们快!”

李明远还想说什么,却对上她倔强的眼神——这眼神他太熟悉了,去年她要跟着去炸碉堡时,也是这样的眼神。他只好点头:“带上雪球,让它也长长见识。”

英子立刻笑了,把雪球放进怀里,麻利地披上棉袄:“走!”

队伍很快出,一共八个人,每人手里拿着根木棍探路。雪已经没到大腿根,走起来格外吃力,只能踩着前面人的脚印往前挪。英子果然熟悉地形,带着大家钻进一片低矮的灌木丛,这里的雪浅些,能看见被踩过的痕迹。

“你看,”英子指着地上的车辙,“车轮印很凌乱,像是急刹过。”

李明远蹲下身,摸了摸车辙旁的积雪:“雪下面的土是松的,像是被人挖过。”他心里咯噔一下,“是陷阱!有人故意挖松了路面,让车陷进去的!”

“那……那罐头和棉衣怎么办?”一个年轻人急了。

“别慌。”李明远站起身,“既然不是鬼子的圈套,就有可能是自己人。老郑,你带两个人往左边走,看看有没有埋伏;英子,你跟我去前面看看车况;剩下的人在这儿警戒。”

往前又走了百十米,果然看见两辆翻倒的卡车斜在路边,车厢已经变形,罐头滚得满地都是,银色的罐体在雪地里闪着光。几个穿着破棉袄的汉子正往麻袋里装罐头,见有人来,立刻举起了手里的土枪。

“自己人!”李明远赶紧喊,“我们是山后的游击队!”

那些人愣了一下,为的汉子放下枪,咧嘴笑了:“原来是李大哥的人!我是王家庄的老栓!这路是我们挖的,就等着鬼子来送货呢!”

一场虚惊。众人合力把物资往回搬,罐头、棉衣、还有几箱没开封的药,堆了满满一地。英子抱着雪球,兴奋地数着罐头:“牛肉的!水果的!还有糖!”

李明远看着她冻得通红的鼻尖,忽然觉得这漫天风雪也没那么冷了。老郑凑过来,递给他一罐牛肉罐头:“打开尝尝?我长这么大,还没吃过这洋玩意儿。”

李明远撬开罐头,一股浓郁的肉香散开来,引得大家都咽了咽口水。他把罐头递到英子面前:“你先尝。”

英子舀了一勺,烫得直哈气,却还是往李明远嘴里送:“你也吃!”

雪球在她怀里探出头,好奇地嗅了嗅,被英子笑着推回去:“这不是给你吃的,回去给你煮肉粥。”

往回走时,每个人的背上都沉甸甸的,却走得格外轻快。雪还在下,落在脸上却像是带着甜味。李明远看着前面英子蹦蹦跳跳的背影,怀里的雪球时不时探出头,她就停下来摸摸它的脑袋,嘴里哼着不成调的歌。

他忽然想起穿越前的自己,总觉得历史是冰冷的文字,是教科书上的年份和事件。可现在他才明白,历史从来都是温热的——是英子冻红的鼻尖,是老郑裂着口子的手掌,是雪球在怀里的暖意,是罐头在雪地里散的肉香。这些细碎的、带着烟火气的瞬间,才是历史真正的模样。

回到石洞时,苏老师已经生起了更大的火,孩子们围着篝火唱歌,老人在整理刚搬回来的棉衣。英子把雪球放在火塘边,小家伙抖了抖毛,竟摇摇晃晃地走到一个熟睡的孩子脚边,蜷成一团睡了。

李明远靠在洞壁上,看着这喧闹又安稳的景象,忽然觉得膝盖的旧伤也没那么疼了。他从怀里掏出那枚铜哨,放在唇边吹了一下,清越的哨声在洞里散开,惊得雪球抬起头,茫然地望了望,又低下头继续睡。

英子凑过来,递给他一块水果糖:“含着,甜的。”

糖的甜味在舌尖化开时,李明远忽然笑了。也许历史的进程确实缓慢,可这缓慢里,藏着多少人用体温捂热的暖。就像这松火,看着微弱,却能在雪夜里,照亮一整个石洞的希望。

洞外的雪还在下,但谁都知道,等雪停了,天总会亮的。而他们这些人,会带着满冬的暖意,等着春天来敲门。

喜欢年的日子请大家收藏:dududu年的日子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