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1937年几月几日 > 第49章 全民皆兵铸铁壁强兵砺械待决战(第2页)

第49章 全民皆兵铸铁壁强兵砺械待决战(第2页)

三个月后,前线的战士们惊喜地现:每天的窝头管够,还有咸菜;身上的单衣换成了棉衣,虽然针脚粗,但暖和;受伤了能及时换药,盘尼西林不再是稀罕物。一个刚参军的新兵摸着棉衣上的补丁,笑着说:“这比家里的衣服还暖和!”

马秀兰去前线慰问时,战士们围着她喊“马大姐”,把缴获的鬼子罐头塞给她。她看着战士们黝黑的脸,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只要你们能打胜仗,姐就是织破手,也给你们做新衣服!”

四、强身健体:从“面黄肌瘦”到“钢筋铁骨”

扩军招来的新兵里,不少人面黄肌瘦,有的还带着病,跑两里路就喘,举枪都晃。赵刚在训练场看着直皱眉:“这身体素质,怎么跟鬼子拼?人家日军每天喝牛奶、吃精米,咱的兵连饱饭都刚吃上,这不行!”

李明远听了,立刻下了“强身令”:每个部队都要辟出操场,每天早晚练体能;伙房要保证战士们每天能吃上一顿带荤的,哪怕是野菜炖肉汤;各村要建“强身点”,教百姓们练武术、做体操,少年们还要上体育课。

伙房的大师傅们动起了脑筋。没有肉,就去河里摸鱼、山上打野兔;没有牛奶,就用黄豆磨豆浆;野菜不够,就组织战士们挖荠菜、苦菜,混在窝头里增加营养。赵刚的三营还搞了“捕鱼队”,战士们在河里撒网,每天能打上几十斤鱼,炖成鱼汤给新兵补身子。

训练场上更是热闹。新兵们练跑步、爬山、举重,老兵们教他们扎马步、练劈砍。王铁柱成了“体能标兵”,他能扛着两百斤的粮食跑三里地,还自创了“负重越野”——背着步枪、手榴弹跑山路,说是“练出铁腿,才能追上鬼子的坦克”。

村里的“强身点”也火了。老人练太极,妇女练跳绳,孩子们则跟着战士学“刺杀操”,拿着木枪喊“杀!杀!”。有个叫小石头的孩子,以前瘦得像根豆芽菜,练了半年,胳膊上有了肌肉,还能举起比他还高的木棍。

为了检验效果,根据地搞了“强身大赛”。各村各部队都派代表参加,比跑步、比举重、比摔跤。最后王铁柱拿了三项第一,奖品是一双新布鞋和一斤红糖。他把红糖分给了新兵:“咱练身体不是为了得奖,是为了能多杀几个鬼子!”

半年后,新兵们的变化让所有人惊喜:脸膛晒黑了,身上有了劲,跑步能跟上老兵,举枪瞄准也稳了。有次日军小股部队来袭,几个新兵硬是凭着一股蛮劲,用刺刀挑翻了三个鬼子,缴获了两杆步枪。

赵刚看着训练场上生龙活虎的战士们,笑着对李明远说:“你看这伙娃,现在扔出去能当炮弹使!再配上新武器,鬼子来一个团咱都不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五、防空反装甲:土法智慧破强敌

日军的轰炸机还是时不时来骚扰,但根据地的应对越来越从容。北平来的物理系学生赵文斌,带着几个战士搞出了“土雷达”——用废旧的无线电零件组装,能捕捉到飞机的电波信号,提前半小时预警。

“飞机还有三十里!”每次赵文斌喊出这句话,各村的警报锣就会敲响,百姓们钻进地道,兵工厂的设备被推到防空洞,等轰炸机来的时候,只能炸到空无一人的村庄。有次日军投下的炸弹,只炸塌了一间空猪圈,百姓们从地道里出来,看着猪圈的残骸哈哈大笑。

对付装甲集群,周先生的“飞雷炮”派上了用场。这玩意儿用汽油桶当炮筒,里面塞着几十斤炸药包,点燃后能飞出去两百多米,落地爆炸时,方圆十米内的坦克都得震翻。在一次反扫荡中,赵刚用十门飞雷炮齐射,把日军的五辆坦克炸得东倒西歪,后面的步兵吓得扭头就跑。

“这玩意儿准头差,但威力够狠!”王铁柱摸着飞雷炮的铁桶,笑着说,“就算打不中坦克,炸起的土也能把它陷住!”

战士们还明了“陷阱阵”——在鬼子坦克常走的路上,挖深两米、宽三米的壕沟,上面盖着树枝和浮土,坦克一进去就陷在里面,动弹不得。再用火箭筒打履带,或者往驾驶舱里扔手榴弹,保管让它变成废铁。

有次日军一个坦克中队想偷袭根据地,结果掉进了“陷阱阵”,五辆坦克陷在沟里,被飞雷炮和火箭筒一顿猛轰,最后只剩下一堆扭曲的铁皮。日军指挥官在战报里惊呼:“共军的土法武器,竟成了装甲部队的克星!”

防空反装甲的胜利,让战士们信心大增。他们不再怕飞机轰炸,不再怕坦克冲锋,知道只要团结一心,再厉害的武器也有破解之法。就像赵文斌说的:“鬼子的飞机再快,快不过咱的预警;坦克再硬,硬不过咱的土智慧。”

六、铁壁初成:百万大军亦敢迎

秋末的根据地,像一块淬过火的钢铁,透着坚硬的光泽。三十万大军列阵在平原上,虽然军装各异,却队列整齐;武器虽然有新有旧,却都擦得锃亮。火箭筒手扛着武器站在前排,“铁扫帚”机枪手蹲在侧翼,飞雷炮的汽油桶在阳光下闪着光。

李明远骑马站在高坡上,望着这钢铁洪流,心里涌起一股热流。他想起三年前刚到根据地时,只有三百人,三杆破枪;而现在,三十万军民严阵以待,兵工厂日夜生产,后勤线四通八达,防空反装甲的法子越来越多。

“报告李司令!”通信员策马奔来,递上一份电报,“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十二万兵力,配备百辆坦克、五十架飞机,即将对根据地动大规模进攻!”

赵刚握紧了腰间的枪,眼神锐利如刀:“来得好!正好试试咱的新队伍!”

周先生摸着刚造好的飞雷炮,笑道:“让他们尝尝三十万大军的厉害!”

李明远勒住马缰,目光扫过阵列,声音传遍全场:“弟兄们,鬼子来了十二万,咱有三十万!他们有飞机坦克,咱有飞雷炮、火箭筒!他们想把咱炸垮、碾碎,可咱有民心当盾牌,有土地做根基!今天,就让他们看看,什么叫全民皆兵,什么叫铜墙铁壁!”

三十万军民齐声呐喊,声震云霄,惊得天上的飞鸟都四散开来。远处的青纱帐里,运输队的马车正在穿梭;兵工厂的炉火正旺,新一批武器即将出厂;各村的地道里,百姓们备好了粮食和药品——这一切都在说:根据地准备好了,无论来多少敌人,都能迎上去!

夕阳把大军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李明远知道,大决战的日子不远了。这条路走得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靠的不是侥幸,是军民一心的硬气,是不服输的韧劲。

“前进!”他拔出腰间的指挥刀,指向日军来犯的方向。

三十万大军迈开脚步,踏得黄土飞扬。他们的前方是强敌,身后是家园,每一步都走得坚定有力。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不是在打仗,是在为子孙后代踩出一条生路——一条通往胜利、通往和平的路。

喜欢年的日子请大家收藏:dududu年的日子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