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沅点头应下,立刻开始构思。其他绣坊都选了常见的牡丹、月季,她却想另辟蹊径——绣“四季兰”。春兰清雅,夏兰浓艳,秋兰疏朗,冬兰傲骨,四种兰花各有风姿,又能体现“四季”之意。
为了让兰花生动,她特意去城外的兰园观察了数日,记下兰花在不同季节的形态、叶脉的走向,甚至花瓣上的露珠痕迹。绣制时,她用了“虚实针”——花瓣边缘用密针,中间用疏针,让兰花看起来既有立体感,又带着朦胧的仙气;叶脉用细如丝的金线勾勒,在光线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样扇送进宫后,沈清沅心里一直忐忑不安。直到三日后,宫里派来内侍传旨,说皇后最中意锦绣阁的四季兰宫扇,不仅封锦绣阁为“宫绣供奉”,还特意召见沈清沅入宫。
入宫那日,沈清沅穿着一身素雅的淡蓝襦裙,跟着内侍穿过层层宫苑。巍峨的宫殿、金碧辉煌的梁柱、穿着华服的宫娥内侍,都让她心生敬畏。到了长春宫,皇后正坐在窗边赏花,见她进来,温和地笑了笑:“你就是沈清沅?抬起头来。”
沈清沅缓缓抬头,只见皇后穿着明黄色的宫装,头戴凤冠,气质雍容华贵,眼神却很温和。“民女沈清沅,参见皇后娘娘,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免礼吧。”皇后指了指桌上的四季兰宫扇,“这扇子是你绣的?兰花生机勃勃,灵气逼人,可见你用了心思。”
“谢娘娘夸奖。民女只是想着,兰花虽不似牡丹华贵,却有君子之风,正合娘娘端庄清雅之姿。”沈清沅从容答道。
皇后闻言笑了:“你这姑娘,不仅手巧,嘴也伶俐。本宫听说你是江南来的?”
沈清沅心头一紧,连忙道:“回娘娘,民女是汴京郊外陈家村人,只是幼时曾随祖母学过些江南绣法。”她不敢暴露穿越的秘密,只能含糊其辞。
皇后也没深究,只是点了点头:“你的绣艺很好,本宫身边正缺一个懂绣艺的女官,你可愿意留在宫里?”
留在宫里?沈清沅愣了愣。入宫固然能获得更高的地位和荣华,可深宫之中规矩森严,伴君如伴虎,她一个现代灵魂,真的能适应吗?她想起春桃一家的善良,想起锦绣阁姐妹们的笑脸,想起自己靠绣艺挣来的安稳日子,突然有了答案。
“回娘娘,民女多谢娘娘抬爱。”沈清沅屈膝行礼,“只是民女粗鄙,不懂宫中规矩,恐难当女官之职。且民女更愿留在锦绣阁,将绣艺传给更多人,让更多人能看到针线里的乾坤。”
皇后有些意外,随即笑了:“难得你有这份心。也罢,本宫不勉强你。这是本宫赏你的金钗和绸缎,你拿着吧。日后锦绣阁若有好的绣品,可直接送入宫中。”
“谢娘娘恩典!”沈清沅接过赏赐,心中松了一口气。
离开皇宫后,沈清沅脚步轻快。她知道,自己选对了——比起深宫的荣华,她更珍惜眼前的自由和安稳。回到锦绣阁,掌柜的和姐妹们早已在门口等候,见她回来,纷纷围上来道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日子依旧忙碌,沈清沅却过得充实而快乐。她不仅教徒弟绣艺,还和掌柜的商量,改良了绣线的染色技法,用苏木、红花、紫草等天然染料,染出更丰富的色彩;她还设计了一批适合平民百姓的绣品,比如物美价廉的绣花手帕、儿童虎头鞋,让绣品不再是达官贵人的专属。
一年后,沈清沅攒够了钱,在汴京城里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绣坊,取名“清沅绣庄”。绣庄里不仅卖绣品,还开设了绣艺班,招收平民女子学绣艺,让她们也能靠一双手养活自己。
春桃也从陈家村来到汴京,成了绣庄的帮工,每天跟着沈清沅学绣活,脸上总是挂着笑容:“阿沅姐,我现在能绣出完整的荷花了!等攒够了钱,我就把爹娘也接来城里住!”
沈清沅看着春桃认真的模样,心中温暖。她想起一年前刚穿越时的绝望,再看看如今的日子——有自己热爱的绣艺,有真心待她的朋友,有靠双手挣来的安稳生活,这或许就是穿越给她最好的礼物。
这日,沈清沅正在绣庄里指导徒弟绣一幅《清明上河图》的缩绣版,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喧哗。她走出门口,只见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停在绣庄前,车窗掀开,露出一张熟悉的面容——正是去年在宫里见过的皇后身边的女官。
“沈姑娘,皇后娘娘请您入宫一趟,说是有要事相商。”女官笑着说道。
沈清沅心中疑惑,跟着女官再次入宫。到了长春宫,皇后笑着递给她一幅画:“清沅,本宫近日得了一幅《千里江山图》,想让你把它绣成屏风,送给出嫁的公主当嫁妆,你可愿意?”
沈清沅看着画上青绿山水,气势磅礴,心中一动——这可是展现绣艺的好机会!她立刻点头:“民女愿意!只是这幅画规模宏大,恐需数月时间,还请娘娘宽限。”
“无妨,本宫给你半年时间。”皇后笑着说,“本宫相信你的手艺,定能绣出一幅传世佳作。”
回到绣庄,沈清沅立刻召集徒弟们商量,分工合作——有人负责描线,有人负责配色,有人负责绣山石,有人负责绣江水。她自己则亲自绣画面中最复杂的部分,用“盘金绣”勾勒山石的轮廓,用“散套针”绣出江水的波纹,用“虚实针”绣出云雾的缥缈。
日夜赶工半年后,一幅长达三丈的《千里江山图》绣屏终于完成。当绣屏送入宫中时,皇后和公主都惊呆了——绣屏上,青绿山水层次分明,江河奔腾,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连画中人物的衣袂都透着动感,比原画更添了几分细腻和灵气。
公主大喜,当场赐给沈清沅“针神”的名号。消息传开,“清沅绣庄”的名声响彻汴京,甚至传到了江南和西北,各地的人都来订购绣品,求师学绣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沈清沅站在绣庄门口,看着来来往往的客人和徒弟们忙碌的身影,嘴角露出了满足的笑容。她或许永远回不去现代,可在这个北宋的汴京,她用一双手、一根针、一缕线,绣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烟雨苏州的记忆渐渐模糊,汴京的烟火气却早已融入她的骨血。这里有她的事业,她的朋友,她的牵挂——这便是她的家,她的归宿。指尖的针线依旧在舞动,织就着属于沈清沅的大宋梦,也织就着一个绣娘最平凡也最璀璨的人生。
喜欢用户oo的新书请大家收藏:dududu用户oo的新书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