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在为未来设计更强大的‘星河三号’、‘四号’积累最宝贵的一手需求。”
赵康看着眼前这群充满智慧和激情的伙伴,心中的压力稍减,豪情渐生。
“就这么定了!成立算力调度优化小组,秦念任组长,苏老、文军、思远你们作为核心顾问,再从各科室抽调精兵强将。
我们不仅要提供算力,更要输出使用算力的‘方法论’!”
接下来的几周,“星火”研究所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工作模式。
秦念带领的优化小组几乎是不眠不休,与各应用单位派来的技术骨干泡在一起,一行行代码地分析,一个个算法地讨论。
机房里彻夜灯火通明。
巨大的显示屏上,实时滚动着“星河二号”内部成千上万个计算核心的负载情况、数据流的走向、缓存命中的效率。内部运作如同一个精密的生态系统,清晰可见。
核物理所的那个原本需要六十三小时的模型,在经过算法重构和任务分解后,预估时间被压缩到了四十一小时。
当这个数字出来时,来自核物理所的那位年轻博士激动得差点跳起来,看着秦念和“星火”工程师的眼神充满了敬佩。
“太……太神奇了!”他语无伦次,
“我们之前只想着让机器跑得更快,从没想过我们的‘马车’可以改成‘跑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航天院的王总工再次来到“星火”时,脸上的焦躁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兴奋和期待。
他看着秦念,指着优化后任务调度图:“秦工,你看,按照这个穿插并行的方案,我们原本需要排队三个月才能开始的核心模拟,下下周就能上机?而且总耗时还能缩短百分之十五?”
秦念微笑着点头:“是的,王总工。
我们利用了您任务中io等待的间隙,插入了其他单位的缓存友好型小任务,相当于把碎片时间都利用起来了。”
“好!好啊!”王总工用力握着秦念的手,“这才是真正的雪中送炭!不,是送了个暖气片啊!”
在这个过程中,“星火”的年轻工程师们也在飞成长。
他们被迫去学习陌生的领域知识,与不同领域的顶尖专家沟通,从最初的磕磕绊绊,到后来能敏锐地指出对方代码中的并行化瓶颈,提出让领域专家都眼前一亮的优化建议。
一种跨学科的、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研文化,正在“星火”悄然形成。
也正是在这种紧张、充实而又充满成就感的氛围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的喜讯传来。
相比于基准测试成功时的狂热沸腾,这一次,“星火”人的庆祝显得更为内敛和深沉。
因为他们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地知道,荣誉的背后,是无数个不眠之夜,是团队间毫无保留的协作,是攻克难关后那难以言喻的喜悦与平静。
表彰大会上,秦念站在领奖台上,聚光灯打在她年轻而沉静的脸上。
她捧着那本沉甸甸的证书,目光扫过台下那些熟悉的面孔——头花白却精神矍铄的老师苏清河,沉稳干练的李文军,眼神坚定的吴思远,还有更多叫得出名字和叫不出名字的、日夜奋战的同事们。
“这份荣誉,不属于某个人。”
她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会场,清晰而平静,
“它属于‘星火’的每一个人,属于那些在实验室、在机房、在图纸前度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的平凡日夜。它属于我们身后默默支持的国家和人民。”
她微微停顿,目光投向更远的虚空,仿佛在与那个来自未来的灵魂对话。
“这只是一个开始。”
她轻轻说道,像是在陈述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事实,“‘星河’照亮了一小段路,但前方,还有更广阔的黑暗等待我们去探索。”
台下,苏清河用力地鼓着掌,眼眶微微湿润。
他看着台上那个光芒四射的年轻女孩,心中充满了欣慰与感慨。
他知道,秦念说得对。里程碑已然树立,但远征,才刚刚启程。
喜欢七零空间大佬:家属院搞科技强国请大家收藏:dududu七零空间大佬:家属院搞科技强国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