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寻找着空位,接着才看电视上的夜间新闻报道。
不知道莉莉安的行踪让他又气恼又沮丧,内心感觉到一股不安的情绪翻腾,也自问不下前次:自己在莉莉安心中究竟算什麽人?
他曾主动找过莉莉安。
他们一起散步许久,平静地讨论着两人过去两年所卷入的戏剧化事件所带来的影响。
纽约港“小虎鲸”号事件後回想起来,皮特罗认为自己当时提早经历了多种族危机。
他们因诽谤而被单方面指责数月,‘英雄’经历进入低潮,与他们相熟的朋友多少受到拖累,托尼也多次在公衆面前进行声明。
但就在三个月之後一切有了转机。
神盾局主动坦白了他们的特工身份,并言辞诚恳地表示了他们二人为政府做出的贡献,不料竟演变成一段收编变种人的疯狂热潮。
在神盾局的吹捧中,皮特罗和莉莉安被塑造成了忍辱负重的隐藏英雄。
正是如此,事件取得了反转,才使这段离奇的连环杀人案件得以另一种方式转变成为後来的“变种人荣誉战”。
半年之前,皮特罗对于这些新闻报道深感满意——无论就平静生活或名誉重建而言。
但满足感很快便减弱了。
才短短几星期,他已经对记者与警察重复提出的问题感到厌倦无比。
“很抱歉,但我不能透露具体消息。”当每周娱乐的某位记者大老远从弗罗里达来到纽约,又问了相同问题时,皮特罗忍无可忍了。
他将访谈次数砍到最低,最近几个月也只通融了一次,是斯塔克安排的记者招待会,而且完全是因为关乎X-Men成员显然已经进入新的阶段,那些新老成员的更叠——旺达等人将逐步替代亚历克斯一衆。
皮特罗之所以配合斯塔克邀请的记者,还有另一个因素。
凡是斯塔克安排的,必定会有莉莉安的出席。若非斯塔克的安排,恐怕莉莉安也无心参与此类枯燥的招待会。
人们对“小虎鲸”号事件逐渐失去兴趣之际,莉莉安也刚好从他的生活中逐渐消失。他还是无法理解发生了什麽事。
他们在万圣节期间约会过一次,接下来整个月都没有见面。圣诞前一天,他打电话给她,没有人接。
圣诞当天,他去了她暂住的公寓两趟,按了门铃。
第一次屋内亮着灯,她开了门,但只仓促交谈两句,她便因急事离开。第二次屋内没有亮灯。
接下来的数个月当中,他见过她两次。由于电话联络不上,他便在一月初到她的公寓去,坐在前门旁边的阶梯等候。
他坐不住,却固执地等了四小时。
她终于在晚上快凌晨时从大门走进来,抱着一个还在往外渗水的箱子,一见到他便猛地停下脚步。
“嗨,莉莉安。”他放下手中的游戏机,招呼道。
她略显惊讶地看着他,眼神中满是热情甚至震惊。接着要求他不要靠近,因为此时她浑身都充满了海水的咸味,然後将钥匙抛给他,等他将钥匙插入门孔。
“你最近在忙什麽?”他问道。
她转身低声解释道:“纳摩最近在招兵买马。”
说完砰的一声关上门,他听见她将门锁上,不禁感到迷惑。
几天後,他从新闻中看见北极有海底人生活的踪迹。瞥见一闪而过的莉莉安时,镜头正好转移。他重复播放几次,目光直穿而过,就好像第一次认识到莉莉安的另一面。
当镜头移开时,他也正好回神。
这样的情况再寻常不过了,他仿佛在和她越走越远。她无形中将他从自己的生命中剔除,就像删除电脑里的档案,毫无踪迹。
可她又突然出现,温情凝视着他,仿佛什麽也没发生,就像晨间出去喝了杯咖啡似的。
皮特罗叹了口气,听到门口的风铃再次响动,是又一位顾客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