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穿成替身文里的白月光笔趣阁 > 100110(第10页)

100110(第10页)

打仗消磨了锐气,胸口埋着的郁火在这一刻灼烧殆尽,张江忍得眼睛发红,“公主当真忍心,让乌迩踏上大楚的土地!”

羽十三心道,你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皇上因何攻打乌迩,景和三年间,皇上以太后病重为由接长公主回来,严防死守不让她离开。

又以平阳侯府二小姐李代桃僵,可最后长公主还是回到乌迩了。

怎么大楚就能出兵,乌迩却不能打回来。

公主嫁到乌迩,就是乌迩的人,现如今还生了耶律加央的孩子,谁是家人哪儿是故土还不好说呢。

张江生的魁梧有力,一张脸气的通红,

羽十三道:“说什么都没用,看永州人过的不挺好,还是把这消息报给皇上,请皇上定夺。”

豫州百姓人心惶惶,好像天塌下来了一样,反而是永州,听探子说,热热闹闹,都准备过年了。

张江点了点头,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信鸽把消息送往盛京,这回没遇上盘旋的鹰,安安稳稳到了皇宫。

容誉看那张纸条,一直看,一直看,似乎要把纸盯出一个洞,容姝回来了,还带了孩子,那是耶律加央的孩子。

他心里早就埋下了嫉妒的种子,现在生根发芽,长出的藤蔓攀援着心脏,吸食他的血肉,让他难受得喘不过气来。

孩子,他们有孩子了。

按理,那个孩子还应该喊他一声舅舅,可容誉不愿,那不过是有异族血脉的野种。

天光透过窗子照在御书房的金砖上,一个个金色的小方块。

张绪跪在一边,低着头,动也不动。

容誉把纸丢到炭盆里,猛地一下站起来,他在屋子里走了两圈,心上绵绵密密地疼,脑子却前所未有地清醒,他道:“传太傅。”

年前,七月份,陈太傅告老还乡,其子陈洺之于一众大臣中脱颖而出,成了新任太傅。

他刚及冠,任谁见了都得赞上一句少年英才。

荣誉现在脑子很乱,但陈洺之一定有办法。

106。第一百零六章攻打大楚的第五天容誉……

张绪到陈府时已是傍晚,这会子天黑得早,陈府门前挂着的灯笼灯火摇曳。

按理说下职用饭的时间,太傅大人该换上常服,可是,张绪见陈洺之还穿着官服,好似一早就知道要进宫面圣。

陈洺之神色淡淡,“走吧。”

张绪走在前头,入宫的马车已经备好了,就在陈洺之要上车的当口,陈府风风火火追出来一人。

陈裕之顾不得君子之风,他喘着粗气,“张公公,本官有事同太傅大人相商,劳请多等一刻钟。”

张绪面露犹豫,“这……陈大人烦请快些,奴才还等着向皇上复命。”

兄弟二人去了陈府的门堂,陈裕之面色复杂地看着亲弟弟。

父亲告老,亲弟当了太傅,他还是五品官员。

要说心里不难受,那是不可能的,但毕竟是亲弟,他盼着陈洺之好,可曾几何时,陈洺之脸上心上都冷冰冰的,没有一丝人气。

妻子说为他说亲,不要,远房表妹来家小住,一点好脸色都没有。

他究竟为何坐上太傅之位已经无从探究,陈裕之只希望他能无愧于心。

“二弟,皇上召你进宫,一定是为了边关战事,你是如何打算的。”陈裕之眼中有自己都不知道的迫切。

陈洺之笑了一下,“兄长问这个作什么,难道是怕我通敌叛国?”

陈裕之呼吸一滞,就听陈洺之继续道:“兄长多虑了,边关犯险,百姓危在旦夕,万事都以百姓为先。”

“时候不早了,我先进宫,有什么事回来再说。”陈洺之点了点头,暗红色的官袍抵不住凛冽的寒风,却也折不断文人的傲骨。

陈裕之看着亲弟的背影消失,心却咯噔一下,什么叫,万事以百姓为先。

皇宫灯火通明。

御书房明灯几盏,张绪还奉上热茶。

容誉有自己的驭下之术,对待平阳侯一类人恩威并施,对待陈洺之这种人礼贤下士。

陈洺之比他大不了几岁,容誉却能把姿态放低。

“太傅先看这封密函,耶律加央攻占永州之后,接回了晋阳长公主。公主人就在永州。”容誉叹了口气,“依朕看,耶律加央是铁了心要攻打大楚,听线人说,永州已经恢复至以前的景象,反而是大楚人,东躲西藏人心惶惶。”

容誉眼中闪过一丝阴翳,耶律加央在永州当起了皇上。

容誉转过头对陈洺之道:“正是冬日,休养生息,可开春之后不保准乌迩不会打过来,大楚士气大伤,十二万大军只剩八万。太傅,依你看,该如何是好。”

若不是穷途末路无计可施,容誉也不会问陈洺之,事到如今,他的那点私心也不重要了,守住皇位,守住大楚的江山,才是要紧事。

陈洺之道:“为今之计,只有议和。”

容誉瞳仁蓦地扩大,眼中有两分不可置信,他声音冷了许多,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议和?”

他无论如何都想不到,陈洺之给出答案会是议和,怎么能议和呢,怎么可以议和,事到如今,唯有不死不休。

陈洺之道:“皇上,大敌当前,大楚已经没有一战之力,西南等地居心叵测暗中觊觎,盛京并非固若金汤牢不可破,皇上,这种情况还要打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