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破帷毛亮 > 第106章 折角藏星火(第2页)

第106章 折角藏星火(第2页)

“反向认证。”程知微突然从怀里摸出一枚铜牌拓印,纸面粗糙,金线纹路却清晰可辨,“让各地书驿收讲学实录,每册附拓印,直接送州县学政案头。录加按语:‘此非请命,乃备案——民间教化,早已自行。’”他盯着自己磨破的袖口,声音低了些,“我前日去书驿,柳娘子说绣娘和车夫都愿意帮忙传。他们说……”他抬头,眼里有光,“他们说,总不能让先生的心血白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林昭然望着他皱的官服,忽然想起初见时这个小吏缩在角落抄公文的模样。

她伸手按住他手背,掌心传来他皮肤的微颤:“去做吧。出了事,我担着。”

程知微猛地起身,公文掉了一地。

他蹲下去捡,声音闷在案下:“我知道先生会担着。可这次……这次是他们先担着我。”

相府书房的烛火比往常更亮些。

烛芯“噼啪”爆了朵灯花,火星溅落,像一颗坠落的星。

沈砚之翻着《星火录》,书页在指下出细碎的响,如雪地踩踏。

当翻到阿阮那章时,他突然停住——纸页上沾着大片淡红的印记,像是孩童的手印,旁边歪歪扭扭写着:“吾师阿阮,教我听字。”

“这是越州盲女院的孩子们。”孙奉端茶进来,见他盯着那页,轻声道,“程小吏说,他们摸不着字,就用手印当作业。”

沈砚之的拇指抚过那些凹凸不平的指印,指尖传来纸面的粗粝与墨痕的微凸。

他想起昨日在御书房,皇帝捏着礼部的参奏折子直皱眉:“这林昭然,偏要教些泥腿子读书。”他当时回的是“礼制不可废”,可此刻,指尖触到这些温热的、不规整的印记,突然觉得“礼制”二字有些硌手,像吞了沙砾。

“取我书房那本《礼制通考》。”他突然开口。

孙奉去了片刻,抱着本旧书回来,书脊磨损得厉害,书页间夹着好些折角。

沈砚之接过,翻到“师道”一章,那里有他早年批注的“师者,承礼也”。

墨迹已泛黄,笔锋却依旧锐利。

他盯着那行字看了很久,忽然将案头那枚阿阮的铜牌轻轻压在折页处,“咔嗒”一声,铜与纸贴得极紧,像誓言落定。

“明日,送国子监,作‘参考书’。”他合上书,烛火在他眼底晃了晃,像有星子落进去,“就说……相府旧藏,供学子们‘参考’。”

孙奉捧着书退下时,听见身后传来极轻的一声叹息。

他低头看了眼怀中的书,见封皮上沾着枚浅淡的铜锈印子,像朵开在旧纸上的花。

而此时的林昭然正站在补遗讲的窗下,望着院中新栽的槐树抽了新芽。

嫩叶在风中轻颤,绿得近乎透明,像初生的蝶翼。

柳明漪从外面跑进来,鬓角沾着春絮,丝间还挂着细小的棉绒:“先生,程小吏派人来说,《星火录》已经送出去了。”

“好。”林昭然望着远处渐浓的暮色,忽然想起沈砚之折起的那张批文,想起阿阮掌心烫的铜牌,想起程知微眼里的光。

她伸手接住飘进来的柳絮,轻声道,“该来的,总要来了。”

晚风掀起窗纸,漏进半句话——是门外的小书童在念新学的诗:“星星之火,可以……”

“燎原。”林昭然替他补完,嘴角扬起极淡的笑。

此时,相府的马车正碾过青石板路,载着那本夹着铜牌的《礼制通考》,往国子监而去。

车轮声辘辘,碾碎露水,惊起几尾夜鸟,扑棱棱掠过城墙,羽翼划破夜色,消失在渐深的暗影里。

林昭然是在补遗讲的书案前接到消息的。

春夜的风卷着槐花香从窗棂钻进来,甜腻中带着清冽,吹得案头新抄的《蒙学三字诀》簌簌作响,纸页边缘拍打木案,出“啪啪”的轻响。

小书童捧着茶盏的手还没缩回去,就被她突然攥住手腕:“再说一遍。”

“国子监今日晨课了新校本《礼制通考》,”书童被她捏得眼眶红,却仍努力把每个字咬清楚,“据值房的杂役说,每本里都夹着相府旧藏,折角处压着一枚形制奇特的铜牌,纹样竟与民间流传的‘敢问天地’纹饰相同!”

茶盏“当啷”落在案上,溅湿半页《三字诀》。

水痕迅晕开,将“人之初”三个字泡得模糊,墨迹如泪。

林昭然盯着水痕里晕开的字,喉间突然泛起热意。

她想起三日前程知微抱着《星火录》跑来找她时,袖口还沾着越州盲女院孩子的泥手印;想起阿阮摸着铜牌说“烫”时,睫毛上挂的泪珠;想起沈砚之翻《星火录》时,指腹抚过孩童手印的模样——原来他的“参考”,从来不是书斋里的虚与委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