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破帷音乐 > 第86章 阶上无名(第2页)

第86章 阶上无名(第2页)

那些目光里,有好奇,有轻蔑,有审视,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欢迎。

她被引到最末端的一个偏席,那里甚至没有备好茶水,案几冰冷,触手生寒。

她坦然落座,目不斜视。

礼部尚书皱着眉站起身,正欲启奏“查核来人身份,以正朝纲”,上的沈砚之却抬了了手,制止了他。

“今日议‘民学策问’,非议人。”沈砚之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大殿的每一个角落,如钟鸣余震,久久不散。

礼部尚书脸色一阵青白,终究还是悻悻地坐了回去。

林昭然垂下眼睑,心中了然。

沈砚之的庇护,仅限于此了。

他能为她挡住程序上的诘难,却无法替她回答策论上的拷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她若不能在片刻之后,用自己的言语在这座权力殿堂中立稳脚跟,那么等待她的,便是被毫无悬念地逐阶而下。

她从袖中取出那卷用灰墨写就的《明堂策》,没有立刻展开,只是将其置于案上,修长的指节在粗糙的卷面上轻轻叩了三下。

不轻不重,不疾不徐,仿佛在叩问自己的心门。

短暂的沉寂后,议政正式开启。

一名出身清河崔氏的官员率先难,他甚至没有看林昭然一眼,只对着上拱了拱手,语带讥讽:“辅大人,一份不知来路的补遗,通篇不过是些乡野村妇的私下议论,竟也能登堂入室,与国策相提并论?这若传出去,岂不让天下人耻笑我大周朝堂无人?”

满殿官员,尤其是世家出身的,不少都露出了赞同的神色。

林昭然没有起身,甚至没有动怒。

她只是抬起头,清亮的目光迎向那名官员,声音清越如玉石相击:“昔日大禹治水,始于一渠一堰;今日欲破百年陈规之帷,自然也始于一问一议。这位大人若觉我言乃乡野之论,无妨。诸公若疑我无名,亦无妨。只是,在质疑我这个人之前,不如先回答我的问,如何?”

她不等对方回应,素手轻扬,缓缓展开了那卷灰墨策。

“《礼记·学记》有言,‘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又言‘有教无类’。然我大周立国百年,这‘类’,究竟由谁而定?是德行?还是门第?”

她的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掷地有声,如金石坠地,在殿中激起层层回响。

殿中顿时起了一阵微不可察的骚动。

数名出身寒门、官阶不高的官员,在听到“德行还是门第”这句问话时,一直微微佝偻的脊背,竟在不经意间悄然挺直了几分。

高坐上的沈砚之一直静静地听着,此刻,他深邃的目光中终于掠过一丝波澜。

他忽然开口,打破了殿中的议论:“取笔墨来,录此问。”

孙奉立刻捧上笔墨。

沈砚之竟亲自动手,取过一支大毫,饱蘸浓墨,在一张雪白的长宣上写下八个大字——

写罢,他命人将长宣悬于明堂正中的梁柱上。

此举已非寻常议政,而是立标。

它意味着,一个来自民间的、由一个无名女子提出的问题,被正式纳入了这座帝国最高议事殿堂的议题之中。

林昭然垂下目光,看到自己案前那盏一直未曾点亮的烛火,不知何时被点燃了。

跳动的火光,终于在平滑如镜的案面上,映出了一道属于她的、虽然微弱却清晰存在的影子。

那影子,恰好落在她摊开的“灰墨策”上。

那八个字,是她今日立下的第一块基石,也可能,是明日压垮她的第一块墓碑。

喜欢破帷请大家收藏:dududu破帷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