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破帷什么意思 > 第46章 风起青萍末(第2页)

第46章 风起青萍末(第2页)

她当即立断:“韩霁。”

韩霁应声而入。

“你以‘收旧书’的名义,联络城中的米行、药铺和镖局。”林昭然语平稳,条理清晰,“告诉他们,我们高价收录各种残卷孤本。米行负责收集城南的,药铺负责城西的,镖局走南闯北,负责城外。建立一个‘书驿’暗网,每十日,将各处夜讲的讲录与收集到的残卷,交换传递一次。”

紫宸殿内,烛火通明。

沈砚之放下了手中的朱笔,面前摊着一份密报,上面详细记录了女子识字班、工匠默立,以及城中忽然兴起的“收旧书”热潮。

他沉默了许久,终于开口,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传礼部尚书。”

半个时辰后,一份由皇帝口授、尚书笔录的《庶学暂行六条》新鲜出炉。

其核心内容有三:一,允许民间开设“技塾”,但仅限于传授算、工、医、农四类实用技艺;二,严禁在任何场合讲授“经义”“政论”;三,所有讲授者,必须通过官府的“察德验学”,合格后授予“讲士”凭证,方可开课。

幕僚们盛赞此为“以疏代堵”的妙策,既顺应了民意,又将这股潮流纳入了朝廷的掌控之中。

沈砚之挥退了众人,独自坐在空旷的大殿里。

他重新拿起笔,在一张备用的“讲士名册”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三个字:韩霁。

而后,他在名字旁边,用极小的字体批注了一行字:可用之才,惜入歧途。

这份《暂行六条》的抄本,很快便送到了林昭然的手中。

她看完,只是出一声极轻的冷笑,随手将那张纸丢进了火盆。

火焰舔舐着墨迹,将其化为灰烬。

沈砚之的算盘打得很好,他想用官府的“认证”,来收编民间自的求知力量,用一道门槛,将那些最危险的思想,隔绝在外。

可惜,他低估了被唤醒的渴望。

次日,林昭然只让韩霁和守拙给各个夜讲点传了一句话:“官府要授讲士凭证,你们且问问来听的人,是官府指派的讲士可信,还是大家伙儿自己推举的先生可信?”

这个问题像一颗石子,投入了本就暗流涌动的湖心。

答案几乎是瞬间便传了回来,带着市井小民最朴素的逻辑和最坚决的叛逆:“官府怕我们讲道理,那我们就偏要讲!”“他们不让我们读圣贤书,是怕我们读懂了,知道他们做得不对!”

当晚,夜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深沉。

然而,就在这深沉的夜色中,西市的屠宰场边,东坊的染布大院里,北窑的砖瓦窑洞前,三处夜讲点,仿佛约定好了一般,同时爆出了一阵惊天动地的诵读声。

他们读的,不是《千字文》,也不是《算术启蒙》,而是《礼运·大同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那声音,初时还只是星星点点,很快便汇聚成溪流,再奔腾为江河。

成百上千的嗓音,男女老少,混杂在一起,形成一股巨大的声浪,冲破了坊墙的阻隔,回荡在京城的上空。

有人声音嘶哑,有人热泪盈眶,有人握紧拳头,有人仰面朝天——那声音里没有怨毒,没有杀气,却有一种比刀剑更锋利的力量,拷问着这世间的公理。

高高的宫墙之上,沈砚之独自伫立,夜风吹动他明黄的龙袍,猎猎作响。

他能清晰地看见,城中那原本散乱的灯火,今夜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串联起来,光芒汇聚,竟隐隐有了与皓月争辉之势。

他手中的朱笔,从未感觉如此沉重。

他低声自问,像是在问这无垠的夜空:“若民心已然相连,这祖宗传下来的礼法之网,究竟还能缚住他们多少年?”

风过无言,唯有护城河中的青萍,在无人看见的角落,被这股无声的暗流搅动,翻卷起第一片浪花。

诵读声在三更时分渐渐平息,城中恢复了表面的宁静。

胜利的喜悦在每个参与者的心中酵,他们吹灭灯火,以为这便是朝廷的退让。

然而,在这寂静之下,某种更为坚硬和冰冷的东西正在迅集结。

子时刚过,平日里只在固定时刻敲响的更夫梆子,今夜却一反常态地在各条主街的街口,敲出了三短两长的急促节奏。

那声音沉闷而规律,仿佛一台巨大而精密的机器,正在上紧条,即将开始运转。

喜欢破帷请大家收藏:dududu破帷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