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破帷什么意思 > 第108章 灰蝶扑灯(第1页)

第108章 灰蝶扑灯(第1页)

程知微走后,林昭然对着案头跳动的灯花静坐片刻。

雨气透过窗缝渗进来,沾湿了她鬓角的丝——那是女扮男装时特意用胶浆粘紧的,此刻却因潮气微微翘起,像株急着破土的草芽。

烛火在她眸中摇曳,映出细碎的金斑,仿佛有星子落进了深潭。

指尖触到儒巾内层缝着的半枚铜钱时,那金属的凉意顺着指腹爬上来,带着经年锈蚀的粗粝感,像一段被埋进土里的旧誓。

那是阿阮连夜绣进里衬的,说是“镇邪”。

可真正要镇的“邪”,此刻正随着窗外渐歇的雨声,在九州大地上噼啪作响,如炭火将熄未熄,余烬中藏着复燃的火星。

“昭然先生。”

门帘掀起的声响比话音先到,布帛摩擦的窸窣声惊起梁上一缕浮尘。

柳明漪立在门口,素色襦裙下摆沾着星点泥渍,左手还攥着半枚未绣完的并蒂莲绣绷——她定是刚从绣坊赶过来,连针脚都没来得及收。

夜风从她身侧灌入,吹得案上残页边缘微微卷起,像一只欲振翅的蝶。

林昭然起身接过她手里的绣绷,指尖掠过绷上未干的靛蓝丝线,那丝线微黏,带着绣娘掌心的温度与汗意:“明漪姐又熬了夜?”

“给苏州绣娘赶制冬衣的花样。”柳明漪的目光扫过案头焦黑的木片,又迅收回,声音轻得像怕惊扰了灰烬里的字魂,“您找我来,可是为了江州学宫的事?”

林昭然将木片轻轻推过去。

残页上“教者代议”四字虽已焦糊,笔画间的筋骨却还立着,像被大火淬炼过的铁,在烛光下泛着暗红的光晕。

“我要各州被烧的《星火录》《蒙学诀》残页,不管多碎,不管有没有字。”她从袖中取出一卷素绢,展开时露出细密的暗纹,绢面微凉,触之如春水初生,“裱在这上面,每州一幅,凑成十二幅‘灰蝶图’。”

柳明漪的指尖抚过素绢,绣娘特有的敏锐让她立刻察觉出不同:“这是澄心堂纸的底纹,可质地……”

“是江南贡缎的经线。”林昭然的声音轻了些,像怕惊动了织机上未完成的梦,“阿阮说,贡缎经得千针万线,烧不毁,撕不破。”她指着残页边缘蜷曲的灰,那灰在烛火下泛着微光,像蝶翼上的鳞粉,“火能烧纸,烧不掉绢;烧得焦黑,烧不化经纬。等图成了,题一句‘火不能焚者,乃问之形’。”

柳明漪忽然想起前日在书驿见到的小乞儿——那孩子蹲在墙根,用树枝在泥地上画“人”字,画一笔,抬头看一眼书驿飘出的墨香。

那墨香混着雨水的清气,是他从未尝过的“字味”。

她的指甲轻轻掐进掌心,留下一道月牙形的红痕:“我这就去传信。各州书驿的联络人,还有绣坊的姐妹,都能帮着收。”

“再附句话。”林昭然从砚台里蘸了墨,在素绢边角写了行小字,墨汁滴落,像一滴未落的泪,“‘此非策论,乃你们昨日烧掉的未来’。”墨迹未干,她便将素绢卷好塞进柳明漪手里,“今夜子时前,务必送到最近的信鸽坊。”

送走柳明漪后,破庙陷入寂静。

檐角滴水声敲在青砖上,像更漏走到了子时前的最后一刻。

林昭然正欲吹熄油灯,忽觉院中枯草簌动——有人翻墙。

木门“砰”地撞开,程知微抱着青布包裹跌进来,额角沾着草屑,喘息粗重如风箱,衣襟上还带着夜露的湿冷。

“昭然!”他掀开包裹,露出几卷泛黄的纸页,纸页边缘泛毛,像是从火堆里抢出来的,“礼部的人在查《星火录》的编者,我探到消息,他们打算以‘私印策书’定罪!”

林昭然的眉峰微挑,烛火在她眼中跳了一下。

“我是说……”

“我改了署名。”程知微从怀里摸出枚铜印,在纸页末尾重重盖下,铜印落下时溅起一丝墨星,落在他手背上,像一颗凝固的血点,“说是前朝遗老集体纂辑。还伪造了三封海外遗民的信——”他抖出几页薄如蝉翼的高丽纸,纸页在风中轻颤,上面的字迹带着刻意的颤抖,墨色泛黄,像是经年旧物,“说这书是从故国废墟里挖出来的,连半片前朝开元通宝都塞进去了。”

林昭然拿起那半枚铜钱,指腹蹭过钱上斑驳的绿锈。

那锈迹如苔,沁入铜纹深处,带着地下幽闭多年的土腥气。

铜钱背面刻着极小的“永贞”二字——那是前朝最后一个年号,连史馆的旧档里都难寻踪迹。

“你从哪儿弄来的?”

“东市旧书摊。”程知微挠了挠头,袖口蹭过额角,留下一道灰痕,“我蹲了三天,看那老头擦铜器时,这半枚从铜炉底下滚出来。他说是什么‘压箱底的晦气钱’,我花了三个月俸禄才买到。”

林昭然忽然握住他的手腕。

程知微的手背上还沾着墨渍,是磨墨时溅上的——他定是怕墨色太新,特意掺了茶渣和烟灰。

那墨渍干涸后泛着哑光,触之微糙,像一段被掩埋的证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程兄,若有万一……”

“没有万一。”程知微抽回手,将包裹系得死紧,麻绳勒进掌心,留下两道红痕,“我查过,沈辅当年随先皇祭陵,见过前朝遗臣的手札。这字迹的抖法,这纸的旧色,连信里提的‘海船遇风暴’的细节,都是照着他批注过的《海外闻见录》写的。”他顿了顿,声音低下去,像沉入井底的石,“就算他看出是假……”

“他不会拆穿。”林昭然替他说完,目光落在窗外渐起的暮色里,风穿堂而过,吹得她衣袂轻扬,像一面未降的旗,“他要的是秩序,不是血。”

此时,京城深处,内阁值房的烛火仍亮着。

一骑快马刚自东华门入城,递上的正是程知微伪造的“遗民来信”。

沈砚之捏着那封信,指节抵着下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