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破帷和巾帼歌曲有什么不同吗 > 第76章 之问(第1页)

第76章 之问(第1页)

“此绢长九丈,象征九品官阶。命百姓以‘静火图’灯笼之火,逐寸灼烧——不焚尽,只烧一线,自下而上,谓之‘破帷’。”

韩霁的心重重一跳,刹那间领会了这四个字背后石破天惊的深意。

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领悟的光芒,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火自民间起,裂自底层始。这道火线,是万民的视线,也是万民的质问,要一级一级,烧给这朝堂上的九品官阶看。”

林昭然微微颔,目光穿过破庙的门扉,望向沉沉夜色笼罩下的京城。

她的声音里没有半分犹疑,只有筹谋已久的冷静:“正是。让他们看见,这看似牢不可破的帷幕,并非铁打的铜墙,而已有光透出。去吧,让‘书驿’的兄弟们护好秩序,也护好那一点星火。”

韩霁与身后六人躬身领命,再无一言,转身融入夜色之中,行动迅捷如风。

破庙内复归寂静,唯有林昭然的身影,在微弱的烛火下,如一尊静默的玉像。

烛焰在她眉骨投下浅浅的阴影,随风轻晃,仿佛她心中也有波澜,只是被意志压得纹丝不动。

指尖摩挲着案上残卷的边角,那纸页曾写满她对礼法的思辨,如今却将化为灰烬——她早知,有些信念,非焚不能生。

西市,长街。

奉命前来监视的程知微立于暗处,眉头紧锁。

他本以为会是一场喧哗的闹剧,甚至是失控的骚乱。

然而眼前所见,却是一种令人心悸的肃穆。

百姓们自排成长队,手中提着一模一样的“静火图”灯笼,灯笼上没有华丽的纹饰,只有一个简单的“静”字。

灯笼纸泛着微黄的光晕,映在人们低垂的眼睑上,像是为这夜披上了一层薄纱。

空气里浮动着灯油燃烧的淡淡松香,混合着初秋夜风带来的尘土气息。

他们缓步上前,在“书驿”子弟的引导下,将灯笼微微倾斜,用那一点被灯罩约束得极为稳定的火尖,轻轻触碰悬挂于长街中央的素绢下缘。

指尖触到灯柄时,能感受到一丝温热,而火苗跃动的刹那,耳畔只传来极轻的“嗤”声,如同叹息。

没有喧哗,没有呐喊。

第一簇火苗舔上素绢,并未轰然燃起,而是如墨入水,悄无声息地向上侵蚀,留下一道纤细、焦黑却笔直的痕迹。

那焦痕边缘微微卷曲,散出细微的焦纸味,像旧书被岁月点燃的气息。

紧接着,第二人、第三人……无数火点汇成一线,那焦痕便被内里蕴含的微光点亮,化作一条向上游走的赤色光蛇,在漆黑的夜幕与洁白的素绢之间,撕开一道惊心动魄的裂口。

火蛇游走时,带起一阵极细的噼啪声,如同针尖划过丝绸;热浪沿着绢面缓缓升腾,拂过围观者面颊,带着一种近乎神圣的暖意。

程知微的呼吸骤然一滞。

他想起了《飞言录》中,他为林昭然写下的那句“女童执笔如执剑”。

此刻,他忽然觉得,这由万民执掌的灯火,亦如同一支笔,一支前所未有的巨笔,正在这象征着千年秩序的帷幕上,书写一道无人敢言的诘问。

这时,一名老妪牵着她的小孙女走到近前。

小女孩不过六七岁,识字尚浅,却用尽心思,在一小块布头上绣了一个歪歪扭扭的“学”字。

布面粗糙,针脚深浅不一,可那字却透着一股执拗的认真。

老妪小心翼翼地将这块布头,贴在了那道火线刚刚燃起的。

她没有高声言语,只是对着身边的孙女低语,那声音却清晰地飘入程知微的耳中:“囡囡,记住今天。你识了第一个字,便是替咱们家,破了这第一道帷。”

话音落下,夜风恰好掠过,吹得灯笼轻晃,光影在祖孙二人脸上摇曳,像是一场无声的传承。

程知微心头巨震,仿佛被一道无形的雷电劈中。

他看着那条缓慢而坚定上行的火线,看着那无数双映着火光的、充满期盼的眼睛,忽然觉得,自己身上的这件官服,从未如此沉重。

布料紧贴肩背,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仿佛每一根丝线都浸透了旧日的沉默。

他不再犹豫,排开人群,默默走上前去。

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他没有提灯,而是伸出自己官服的袖角,引燃了那微弱的火苗,然后轻轻向上一托,用自己衣袖上燃起的火焰,助那道光蛇又向上窜了一寸。

火星灼痛了他的皮肤,指尖传来一阵刺痛,继而是麻木般的灼热,但他恍若未觉,只低声呢喃,像是在对自己,也像是在对这满天神佛起誓:“这一线光,不该只照亮寒门。”

紫宸殿内,烛火通明。

铜鹤香炉中青烟袅袅,龙涎香的沉郁气息弥漫在殿宇之间,却压不住那一丝从窗外渗入的焦味。

沈砚之放下手中的朱笔,揉了揉眉心。

殿角的琉璃灯映出他疲惫的轮廓,光影在他眼角刻下深深的折痕。

内侍孙奉悄无声息地走进来,呈上一段被锦盒精心包裹的残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相爷,西市那边的‘破帷’,火线已过三丈,正对‘正七品’之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