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破帷和巾帼歌曲有什么不同吗 > 第96章 问学者的帖子(第2页)

第96章 问学者的帖子(第2页)

他换下了一身绯色官袍,着一袭寻常的青布直裰,如同一位落魄的文士,独自站在破庙之外。

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极长,斜斜地覆在残破的石阶上,像一道无声的叩问。

庙门半掩,那块写着“问可纳,答须自得”的木牌,在晚风中轻轻摇晃,出细微的吱呀声,每一个字都像是对他的无声嘲讽。

守拙就静静地坐在门前的石阶上,闭目养神,既不迎接,也不阻拦,仿佛眼前这位权倾朝野的内阁辅,不过是山间一缕无足轻重的风。

他的呼吸平稳,但耳廓微动,始终捕捉着门外最细微的响动。

沈砚之在门外伫立了良久,目光从木牌移到守拙身上,最后落在那扇虚掩的门上。

他的一生,都在为别人关门,或是让别人为他开门。

像这样需要自己伸手去推的门,已经很多年没有遇到过了。

最终,他深吸一口气,自行推开了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

门轴摩擦声刺耳,仿佛撕裂了某种无形的界限。

庭院里,林昭然正背对着他,仰头看着那尊残破的神像。

她听到了脚步声,却没有回头,也没有行任何礼节。

她的身影在暮色中如剪影般挺立,衣袂微动,似与风共语。

直到沈砚之走到她身后三步远处站定,她才缓缓开口,声音清越如玉磬:“辅大人有三问,我许三问。但答与不答,由道,不由人。”

沈砚之看着她纤瘦却挺拔的背影,心中那份因被轻慢而生的愠怒,竟诡异地平复了些许。

他点了点头,声音低沉:“第一问:静火不燃,何以为信?”

林昭然没有回答。

她缓缓转身,终于正视他。

她的眼中没有敬畏,也没有敌意,只有一片澄澈的平静。

她从石桌上取来一盏早已备好的静火灯,那灯罩由特殊的琉璃制成,触手微凉,边缘还残留着打磨的细纹。

她将灯置于庭中石上,引了一缕即将隐没的夕阳余晖,又借着初升的月华,投入灯罩之中。

奇妙的景象生了,灯罩内的磷粉仿佛被唤醒,出了极其微弱,却清晰可见的荧光,如夏夜的萤火,温柔而坚定,映在沈砚之的瞳孔深处,微微颤动。

她指着那点微光,对沈砚之说:“你见光时,信已生。”

沈砚之的瞳孔微微收缩。

他明白了。

她不是在说服他,而是在告诉他,信,从来不是被给予的,而是被现的。

当你愿意去看,愿意去寻找时,那光便在了。

他默然良久,心中第一次对自己坚信不移的“实体信仰”产生了动摇。

“第二问,”他的声音干涩了些,“匠人手中有道,那礼法何存?”

林昭然没有直接辩驳。

她微微侧身,指向庙墙外不远处。

那里,几个衣衫褴褛的孩童,正围着柳明漪,用树枝在沙地上歪歪扭扭地学习写字。

风送来他们稚嫩的诵读声,沙粒在树枝下出细微的刮擦声,像春蚕食叶。

他们神情专注,一笔一画,都在模仿柳明漪教的那个“人”字。

“礼在束人,也在启人。”林昭然的声音悠悠传来,“你看他们,初学写字,必须遵守笔画的约束,这是‘束’,束其形。但当他们真正懂得这个‘人’字时,便开启了明理的第一步,这是‘启’,启其心。辅大人所言的礼法,若只剩下束缚,而无开启,那它与牢笼何异?”

沈砚之顺着她的目光看去,那简单的习字场景,此刻在他眼中却仿佛蕴含着无穷的意味。

他所维护的礼法,究竟是在塑造君子,还是在囚禁人心?

他收回目光,呼吸变得有些沉重。

他提出了最后一个,也是最核心的问题:“若教化无贵贱,人人皆可闻道,世家何以为继?”

这一次,林昭然终于完全转过身,直视着他的双眼。

那双清澈的眸子里,映出他略显狼狈的身影。

她一字一顿地说道:“问出这个问题的人,心中早已有了答案。只是,不愿看见罢了。”

这句话如同一柄重锤,狠狠砸在沈砚之的心防之上。

他猛地一震,脸色瞬间苍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